氮化镓取代碳化硅?PI颠覆式1700V InnoMux2先来打个样

发布者:EEWorld资讯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1 来源: EEWORLD关键字:氮化镓  碳化硅  InnoMux2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为氮化镓技术树立新标杆(New Benchmark)”,一向保守的Power Integrations(PI)罕见用这么富有冲击力的标题来发表一颗新品IC——1700V额定耐压的氮化镓InnoMux2,采用公司专有的PowiGaN技术制造而成,是业界首款,也是唯一一颗1700V氮化镓开关IC。


在几天前的投资者会议上,CEO Balu Balakrishnan特别提到:“许多工业客户更喜欢在三相应用中使用更高的电压额定值,以防止浪涌和尖峰电压,尤其是在交流电网电压不稳定的地区。同时在电动汽车市场,1700 伏额定值对于 800 伏和 1000 伏电池系统中的反激式电源至关重要,而目前只有碳化硅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据悉,此次新品发布时,CEO更是难得一见的发表了全员信,以鼓励大家在氮化镓领域的创新,也表明了PI对此产品的自豪与重视。


日前,PI 资深技术培训经理阎金光也详细讲解了最新的InnoMux2创新之处,作为1700V氮化镓业界的首款产品,着实配得上“新标杆”这一称号。


1700V意味着什么?


对于如今大火的宽禁带半导体而言,目前普遍认知是氮化镓适合中低压而碳化硅的耐压更强,同时氮化镓的成本优势显著大于碳化硅,而通过1700V氮化镓,PI再次证明了“鱼与熊掌”可以二者兼得。


更高电压具有多项好处,随着对于功率与效率增加的需求与日俱增,电压正在不断提升,因为更高的电压意味着可以降低电流,根据功率P=I2R,可以有效减少功率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同时,更高的耐压也可以更简单的应对电网波动。


1700V的PowiGan在1360V时可以提供80%的降额,这非常适合汽车充电器、太阳能逆变器、三相电表和各种工业电源系统等场景中,可取代昂贵的碳化硅。


PI这些年不断在耐压性方面进行革新,阎金光简要的盘点了PI近年来的创新,2018年PI就推出了集成750V耐压的氮化镓产品Innoswitch,彻底改变了手机充电器市场。2022年,PI继续推出900V耐压的产品,满足了550VDC下20%的降额,2023年推出了1250V产品,继续推高氮化镓的裕量和耐用性,但“天空才是尽头”,所以才有了如今的1700V 氮化镓。


实际上,1700V的碳化硅技术PI也有,但是阎金光表示,氮化镓在价格上更具优势,包括材料、生产工艺、切割等方面,都是全面超越了碳化硅。“碳化硅已经生产了这么多年,成本也没有降到足够低,就是因为技术瓶颈很大,反观氮化镓近年来的成功已经足够证明了。”阎金光说道。


为什么PI能做出来


在短短不到两年间,PI就多次刷新氮化镓的耐压记录,阎金光解释了PI拥有的专利技术。


和硅MOSFET一样,氮化镓也分为耗尽型(D-MODE)和增强型(E-MODE)两种,天然情况下氮化镓是常通也就是耗尽型,主要原因是GaN晶体与AlGaN(氮化铝镓)等其他材料的异质结界面上,会自然形成一个高浓度的二维电子气层。这个2DEG层具有很高的电子密度和电子迁移率,因此导电性非常强。这个特性意味着,在未施加栅极电压的情况下,电流可以在氮化镓通道中自由流动,从而使得器件在默认状态下是导通的。


为了提高安全性,需要将器件从天然的常通改造成增强型的常关,这需要复杂的工艺。但是,PI通过级联(Cascode)方法,在氮化镓下面串联了一个MOSFET,从而实现了安全可靠且简便的控制方法,这种架构也决定了可以开发出更高耐压的氮化镓。阎金光也强调,虽然串联方法下导通电阻会稍大一些,但是却能保证产品的高可靠,高耐压,这样才能发挥出氮化镓的真正优势。


“技术路线的选择非常重要,实际上当时我们推出1250V产品时,它真正能够承受的耐压达到了2100V,现在我们1700V的产品实际耐压还可以更高,所以未来依然值得期待。”阎金光说道。


InnoMux2的架构创新


除了更高的耐压,InnoMux2还有一个创新,就是在多路输出时,单芯片就可以保证每路输出的调整精度都控制在1%以内,从而无需后级稳压器,通过单极调压,将三路及以下的多路输出系统效率提高了约10%,同时还会节约器件数量及PCB面积。


总体而言,InnoMux2采用“能量多路传输”的概念,根据即时需求将能量多路传输到各个输出,可对每个输出提供精确、独立的调整。另外通过高频分批且智能的发送能量至负载电源轨上,还有效避免了变压器的低频噪声。(关于InnoMux2的架构创新,更多可参见此前文章:DC-DC变换器正在从即将消亡到开始被替代 https://news.eeworld.com.cn/dygl/ic662043.html)


另外,阎金光还提到了InnoMux-2独特的SR-ZVS技术 可在多路输出的反激式电源设计中实现零电压开通(ZVS),且不需要有源钳位或任何额外器件。通过ZVS,可在1000VDC下保证开关损耗的降低。

image.png

如图所示,PI最新的1700V InnoMux2,相比此前通过StackFET串联分压实现高压解决方案相比,既实现了多路高精度输出,同时还保证了系统效率最大化以及成本和尺寸的最小化。

image.png

image.png

PI参考设计DER1053:利用InnoMux2实现60W双路输出参考设计的Demo板,格外的简洁漂亮。

image.png

根据参考设计中的实测结果,无散热片及强制风冷的自然情况下,即便是1000VDC下,InnoMux2也展现出了惊人的温度特性,温升远低于PCB上的其他组件,足见产品的超高能效。


同时,PI一直以来的隔离技术FluxLink也继续被用于最新的InnoMux2中。正如PI技术副总裁Radu Barsan所总结的:“我们快速推进氮化镓产品的研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实现了三项全球首创的额定耐压水平:900V、1250V以及现在的1700V。我们的新型InnoMux-2 IC整合了1700V氮化镓技术和其他三项最新创新技术:独立、精确的多路输出调整技术;FluxLink次级侧控制(SSR)数字隔离通信技术;以及几乎消除了开关损耗的不需要有源钳位的零电压开关(ZVS)技术。”


氮化镓正在成为主流


“我们开发了专有的 GaN 工艺和设备设计,考虑了成本、可靠性、易用性、电压和功率这五个关键属性,并且我们正在对每个属性进行规划。我们很早就得出结论,即使性能优越,我们的 GaN 也必须在成本上与硅竞争才能实现大规模采用。在过去六年中,我们执行了一项积极的成本削减路线图,使我们的 GaN 接近最先进的硅 MOSFET,但性能却优越得多。”CEO Balu Balakrishnan表示。


Yole Group化合物半导体部门市场活动经理Ezgi Dogmus也表示:“到2029年底,功率氮化镓器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0亿美元,并将扩展到各个应用领域,与碳化硅器件相比,其成本优势更具吸引力。”

image.png

阎金光也给出了自己对市场的观察总结:目前在100W的电源市场中,氮化镓已经获胜,而在更多高功率,甚至到了100kW的应用,也在开始尝试氮化镓产品。


而现在,PI的野心不止是与硅抢夺市场,还正打算“碰瓷”碳化硅,无论是在成本还是效率方面,氮化镓确实优于碳化硅,1700V耐压也给了PI足够的勇气,未来还将继续围绕高耐压的产品与PI的独特电路控制技术进行创新组合。


“我认为我们公司的未来将是氮化镓。”Balu如是说道。


关键字:氮化镓  碳化硅  InnoMux2 引用地址:氮化镓取代碳化硅?PI颠覆式1700V InnoMux2先来打个样

上一篇:宜普电源转换公司胜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确认英诺赛科侵权
下一篇:最后一页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2 16:43

曾获华为哈勃投资,瀚天天成碳化硅产业园二期项目封顶
据厦门火炬高新区5月20日消息,近期,瀚天天成碳化硅产业园二期项目主体封顶。项目总投资6.3亿元,占地面积29002.015平方米,其中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建筑面积18502.64平方米,二期规划建筑面积24133.03平方米。 项目拟建设6英寸SiC外延晶片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30亿元。  瀚天天成碳化硅产业园项目是2018年新落户在同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一个项目。 瀚天天成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碳化硅半导体外延晶片的中美合资高新科技企业,坐落于厦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园。瀚天天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四家可以生产销售6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的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提供产业化3英寸、4英寸和6英寸碳化硅半导体外延晶片的生
[手机便携]
安森美的碳化硅技术将整合到宝马集团的下一代电动汽车中
安森美的碳化硅技术将整合到宝马集团的下一代电动汽车中 双方签署长期供货协议后,宝马集团未来的电动动力传动系统将配备安森美的EliteSiC芯片,从而有助于提升电动汽车(EV)的续航能力 2023 年 3 月 7日— 领先于智能电源和智能感知技术的安森美(onsemi,)宣布与宝马集团(BMW)签署长期供货协议(LTSA),将安森美的EliteSiC技术用于这家德国高端汽车制造商的400 V直流母线电动动力传动系统 。安森美最新的EliteSiC 750 V M3芯片被集成到一个全桥功率模块中,可提供几百千瓦的功率。 两家公司的战略合作针对电动动力传动系统的开发和整合,使安森美能为特定应用提供差异化的芯片方案,包
[汽车电子]
安森美的<font color='red'>碳化硅</font>技术将整合到宝马集团的下一代电动汽车中
Littelfuse栅极驱动器评估平台让SIC电源转换更高效更快速
全球领先的电路保护、功率控制和传感技术制造商Littelfuse, Inc.(纳斯达克:LFUS)宣布推出栅极驱动器评估平台(GDEV)。 新的评估平台可帮助设计师评估碳化硅MOSFET、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和栅极驱动器电路等其他外围组件,以便他们更好地了解碳化硅技术在连续工作条件下如何在转换器应用中发挥作用。 栅极驱动器评估平台(GDEV) 与大多数其他碳化硅评估平台不同,GDEV提供快速连接插头引脚端子,可以快速、一致地比较不同的栅极驱动器电路。 GDEV支持800 V DC链接输入电压和高达200 kHz的开关频率。 GDEV的典型市场和应用包括: 汽车EC/HEV充电站 工业电源 数据中心服务器
[电源管理]
Littelfuse栅极驱动器评估平台让<font color='red'>SIC</font>电源转换更高效更快速
氮化镓推动主流射频应用实现规模化、供应安全和快速应对
射频半导体技术的市场格局近年发生了显著变化。 数十年来,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DMOS)技术在商业应用中的射频半导体市场领域起主导作用。如今,这种平衡发生了转变,硅基氮化镓(GaN-on-Si)技术成为接替传统LDMOS技术的首选技术。 与LDMOS 相比,硅基氮化镓的性能优势已牢固确立——它可提供超过70%的功率效率,将每单位面积的功率提高4到6倍,并且可扩展至高频率。同时,综合测试数据已证实,硅基氮化镓符合严格的可靠性要求,其射频性能和可靠性可媲美甚至超越昂贵的碳化硅基氮化镓(GaN-on-SiC)替代技术。 硅基氮化镓成为射频半导体行业前沿技术之时正值商用无线基础设施发展的关键时刻。硅基氮化镓相比于LDM
[半导体设计/制造]
GaN、SiC功率元件带来更轻巧的世界
众人皆知,由于半导体制程的不断精进,数位逻辑晶片的电晶体密度不断增高,运算力不断增强,使运算的取得愈来愈便宜,也愈来愈轻便,运算力便宜的代表是微电脑、个人电脑,而轻便的成功代表则是笔电、智慧型手机、平板。 GaN、SiC、Si电源配接电路比较图 (source:www.nedo.go.jp) 不过,姑且不论摩尔定律(Moors Law)能否持续下去,有些电子系统的轻便度仍待改进提升,例如笔电出门经常要带着一个厚重占体积的电源配接器(Power Adapter,俗称变压器,但变压器仅是整个配接器中最主要的一个零件),而办公居家用的桌上型监视器(Monitor)也有类似的情形,只是不外带,但依然占体积。
[半导体设计/制造]
GaN、<font color='red'>SiC</font>功率元件带来更轻巧的世界
中科钢研碳化硅项目今年投产
集微网消息(文/小如)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凭借其在高温、高压、高频等条件下的优异性能表现,成为当今最受关注的新型半导体材料之一。青岛市莱西经济开发区的中科钢研碳化硅项目近日也传来了新消息。 据青报网报道,该项目正在加紧项目建设,今年将实现投产。 中科钢研碳化硅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高品质、大规格碳化硅晶体衬底片。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5万片4英寸碳化硅晶体衬底片,5000片4英寸高纯度半绝缘型碳化硅晶体衬底片。未来,中科钢研将把国家级先进晶体研究院设在莱西,专注碳化硅的研发生产。 中科钢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先进的升华法碳化硅长晶炉和4英寸高温化学气相沉积法碳化硅生长技术,其技术和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
[手机便携]
Littelfuse在2018年APEC大会上推出超低导通电阻1200V碳化硅MOSFET
中国,北京,2018年3月15日讯 - Littelfuse, Inc. 与从事碳化硅技术开发的德州公司Monolith Semiconductor Inc.今天新推出两款1200V碳化硅(SiC) n通道增强型MOSFET,为其日益扩展的第一代电源半导体器件组合注入新鲜血液。 Littelfuse与Monolith在2015年结成战略合作关系,旨在为工业和汽车市场开发电源半导体。这种新型碳化硅MOSFET即为双方联手打造的最新产品。 这些产品在应用电力电子会议(APEC 2018)的Littelfuse展位亮相。 LSIC1MO120E0120 LSIC1MO120E0160 LSIC1MO120E0120和LSI
[半导体设计/制造]
Littelfuse在2018年APEC大会上推出超低导通电阻1200V<font color='red'>碳化硅</font>MOSFET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456号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