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VIS智车行家

文章数:1109 被阅读:1582604

账号入驻

AI赋能车载光学: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AR-HUD 迎高速发展机遇

最新更新时间:2024-09-12
    阅读数:

智圈l 进“智车行家自动驾驶行业交流群”, 请加18512119620(微信同),备注公司-姓名-职位加群

摘要:



AI 及智能化升级,打开XR 设备、智驾车光学产业链增量空间: 1)车载光学:2024 年高阶智驾车型开启加速渗透,据Yole 统计,L4 及以上级别高阶智驾车型所需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及 AR-HUD 合计单车搭载量接近 20 个,据ICV 预测,高阶智驾车型在近两年开启加速渗透, L3 及以上级别高阶智驾车型渗透率有望达到 28%,打开车载光学元件产业链长期成长空间。

如需获取完整版PDF报告,点击关注上方蓝字“ 智车行家 ”后回复 “车载光学5 领取

01

高阶智驾加速渗透,车载光学元件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高阶智驾上车驱动单车搭载光学传感器用量显著提升。 高阶智驾车型相较于低阶智驾车型,所处理场景更加复杂且需求的反应速度提升需要更高数据量支撑,从而带动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和 AR-HUD 等核心光学传感器的配置需求提升。据Yole 统计,L3级别智驾车型至少需要 1 台激光雷达、7 个车载摄像头,L5 级别智驾车型需要4-6 台激光雷达及 15 个摄像头。

相比传统HUD,AR-HUD 可以提供更直观的驾驶信息显示,为增强驾驶员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并辅助其在必要时接管车辆,L3-L4 通常配置 1 个 AR-HUD。 高阶智驾车型单车搭载光学传感器用量显著提升,车载光学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高阶智驾渗透率提升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高阶智驾车型渗透提速。根据 ICV 统计,技术迭代叠加消费者接受度提升不断拉动 L2 及以上级别的车型渗透率稳步上升。L2 级别的自动驾驶乘用车预计将在 2025 年渗透率突破50%,预计到2027 年,L3 级别的渗透率将达到25%,L4/L5 级别将达到3%。尽管车市增速存在不确定性,NOA 高阶智能驾驶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23 年,中国市场中实现 NOA 的乘用车出货量达到 94.5 万辆,城市 NOA 的占比为 25.2%。 预计到2025 年,支持NOA 的车型出货量将增至300 万辆,其中城市NOA 占比将突破65%。当前,主流车企已相继进入城市NOA 的规模化竞赛阶段,同时L3/L4 自动驾驶汽车的推广也得到了政策支持,预计未来智能驾驶产业将加速发展,L2 及以上级别车型有望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城市NOA 作为高阶智能驾驶的重要应用场景,也将逐步成为主流。

高阶智驾加速渗透驱动车载光学零组件需求提升,激光雷达与 AR-HUD 迎高速发展机遇。 根据潮电智库统计,2023 年全球车载摄像头镜头出货量为 2.6 亿颗,预计未来两年出货量将达到 3.4 亿颗及 4.2 亿颗。车载激光雷达、AR-HUD 市场也均高速成长,据Yole 研究测算,车载激光雷达全球市场预计在2029 年达到36.32 亿美元,2023-2029年CAGR 达38%。 2023 年AR-HUD 全球市场规模为 12.7 亿美元,预计在2030 年达到45.6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 24%。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在高阶智驾领域的快速渗透将为国内企业带来重要机遇。

未来几年内,车载光学零组件尤其是激光雷达和AR-HUD,将逐步从高端车型扩展到主流市场,推动整个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国产厂商有望在国产替代机遇加持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尽管产业链今年降价压力较大,但是汽车智能化仍然处于高速发展 的阶段,带动高端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样化传感器,以及 AR-HUD等智能座舱设备的渗透率提升,建议关注业绩增速较快的车载光学产业链厂商舜宇光学科技、高伟电子、水晶光电、韦尔股份等。

分产品而言,车载摄像头未来增长态势良好。根据第三方数据,未来几年全球摄 像头数量增长率预计为 12.6%,且 ADAS 产品占比不断提升。车载激光雷达、 AR-HUD 市场处高速成长状态,市场增速高于车载摄像头。

02

苹果摄像头创新,供应链国产化渗透率有望提升


去年苹果 15 手机系列首次采用潜望式镜头,安卓潜望式镜头市场转疲软后再迎高潮。单棱镜、单潜望、四次反射——iPhone 15 Pro Max 传感器是“平躺”在机身底部,而安卓阵营的传感器通常是竖直放置的,平躺放置的传感器对面积限制更小。 另外,该机型使用了“3D 传感器位移式光学图像防抖和自动对焦模块”,可以在X、Y、Z 轴三个方向上进行位移,从而实现防抖,这种模块和结构在潜望式镜头中应用,同样属首次。

从单模组到双模组,潜望式镜头下沉至低端机型以及像素的升级为苹果未来摄像头更新的三大方向。 根据目前的产业信息,苹果接下来四代部分机型有望采用玻璃棱镜。2024 年下半年的 iPhone 16 系列中,Pro 与Pro Max 机型均将采用四重反射棱镜相机(规格与iPhone 15 Pro Max 的相同);高阶 iPhone 17 机型预计将配备升级的四重反射棱镜相机,目前尚未确定是否仅 iPhone 17 Pro Max 配备升级的四重反射棱镜相机,若是,则2026 的iPhone 18 Pro 也将配备升级的四重反射棱镜相机;四重反射棱镜相机将在 2027的新款iPhone 19 上再度迎来规格上的显著升级,升级幅度高于iPhone 17 和iPhone 18,预期2027 新款iPhone 的四重反射棱镜相机将支援更高的光学变焦倍率。

2.1.   潜望式摄像头兴起,大量国内光学类供应商受益

光学类供应商股价一路上涨,部分厂商受益明显。 大立光(iPhone 15 Pro Max 长焦镜头的独家供应商)、水晶光电和蓝特光学(分别是苹果潜望长焦中棱镜的第一供应商和第二供应商)是iPhone 15 Pro Max 长焦升级的最大赢家。安卓阵营跟随苹果积极应用潜望式镜头已经成为既定事实,根据郭明祺调查报告以及当前的产业信息梳理,大立光、水晶光电、舜宇光学科技、蓝特光学、欧菲光都会成为主要受益厂商。潜望式摄像头供应链上、中游分别有棱镜、镜头、CIS 、VCM;模组封装、设备厂商几大板块,各版块竞争格局如下:

1)微棱镜: 水晶光电是苹果微棱镜的第一大供应商,iPhone 16 系列中下沉至Pro 款,潜望式规格有望进一步升级,四重反射棱镜业务未来两年将贡献稳健业绩增量;蓝特光学在研项目涵盖三胶合高折射率材料微棱镜研发项目与高倍光学变焦手机摄像头用胶合微棱镜技术研发项目,截至2024 年 6 月,公司已投入8.5 亿元用于微棱镜产业基地。

2)镜头: 玻塑混合镜头加速落地,玻璃镜片厚度更低、光学效能更好,抗形变能力更好,更能发挥传感器的技术优势,这也是苹果 iPhone 15 Pro Max 长焦采用大立光玻塑混合镜头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大立光和舜宇光学科技是玻塑混合镜头领域的头部厂商。大立光已进入苹果新产品供应链,主攻周边配板且 UBB 持续送样,管理层维持先前扩产规划,第三季完成设置并于第四季开始生产,第四季产能利用率可望达成满载;舜宇光学科技已实现多款一英寸玻塑混合主摄手机镜头量产,多款多群组潜望式手机镜头研发完成。

3)CIS: 即 CMOS 图像传感器,与普通镜头的 CIS 要求差别较小,由于潜望式镜头内的棱镜会对光线强度造成一定程度的衰减,因此对传感器尺寸要求更高。 据TechInsights 研究数据显示,在 2023 年全球智能手机 CIS140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索尼占据超 55%的市场,成为全球智能手机CIS 市场最大赢家,三星占据超 20%市场,豪威则以约 7%的份额排名第三。索尼泰国 CIS 新产线扩产,同时受限于自身晶圆厂的产能与良率,转向与台积电合作;日本凸版集团(Toppan)将其 CIS 生产线转移到上海;

23年末,格科微在上海临港投产仪式的召开,宣告格科微从 Fabless 到 Fablite 的转型, Fablite 更加灵活的经营模式有助于实现公司在芯片设计端和制造端的资源整合及工艺发展,各大厂商 CIS 扩产侧面体现出下游需求的回暖。从 2022 年底开始,索尼、三星逐步减少在中国市场的部分 CIS 份额,而这一部分让出来的市场份额,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是一次补齐和产品接受市场检验的良机,在国内国产替代的大浪潮下,以豪威、思特威、格科微为代表的本土头部CIS 厂商具备了多方面优势,技术差距在缩小。

4)VCM马达: 日韩厂商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厂商崛起。全球主要 VCM 厂商阿尔卑斯(ALPS)、三美电机(mitsumi)、TDK、三星电子等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目前潜望式镜头的VCM 主要由三美电机和TDK 提供。中国厂商新思考、中蓝、皓泽电子等公司也在加速崛起,均已进入华为、小米、OPPO、vivo 等厂商的供应链。

5)模组封装: 从全球范围看,摄像头模组厂商主要集中在日韩、中国大陆等地区,中国企业智能手机模组厂商在全球具备领先地位。其中舜宇、丘钛、欧菲光位列第一梯队,三赢兴、盛泰、同兴达、信利国际、辰瑞光学组成第二梯队。据潮电智库2024 年3月数据,舜宇光学科技、丘钛科技与欧菲光三巨头登榜前三。其中,舜宇光学科技以41.9KK 出货量位居榜首,丘钛科技以 36.85KK 的出货量位列第二,欧菲光位列第三。2024 年 3 月手机摄像头模组出货量为 31.6KK,前十大手机摄像头模组厂商出货量为2.14 亿颗,同比大幅增长 20%。受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影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将延续2023 年底的反弹势头,且市场表现高于预期,对市场的整体增长情况保持乐观。

国内厂商高伟电子的后摄份额有望快速提升,打开数倍业绩成长空间。 公司此前以 iPhone 公司当前为 iPhone 及 iPad 前摄模组主供, iPhone 后摄的市场空间是前摄的 8 倍左右,并且未来几年后摄的创新将带动市场持续增长,我们预计公司今年下半年将切入 iPhone 新机后摄的潜望式、超广角两颗模组料号,公司营收望新增大几亿美元;未来两三年预计后摄持续创新迭代带动模组 ASP 提升,叠加自身份额提升将为公司带来显著的业绩增量。

6)滤光片: 国内厂商水晶光电有望受益于份额提升。北美大客户涂覆滤光片的国产化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公司今年已经获取直接与大客户合作的机会,实现供应链的突破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方案,成长空间值得展望。

7)设备厂商: 潜望式镜头的特殊需求催生出一批专注设备测试和组装设备的供应商,包括赛腾股份、科瑞技术、博众精工、智立方等。其中,赛腾股份新打入苹果的供应链,为核心设备测试/组装设备供应商,并且独家供应苹果潜望式镜头检测大单,供应苹果MR 的较高价值组成设备;科瑞技术是移动终端行业整机检测设备领先供应商,为品牌客户提供各类摄像头检测设备,拥有行业内最为完整的整机检测方案;博众精工的设备可以应用于终端的整机组装与测试环节,以及前端零部件、模组段的组装、检测、量测、测试等环节,例如摄像头模组。

03

AI 及智能化升级,打开XR 设备、手机摄像头新增量空间


3.1.   AI+AR 眼镜想象空间广阔,软硬件迭代技术升级

显示技术百花齐放,创造沉浸式体验为AR 眼镜重要发展方向: 1)显示技术方面,反射光波导与衍射光波导两种技术并存发展。反射光波导产品具有轻薄,成像清晰,色彩均匀性好等特点,但同时存在量产与自动化难度高的技术痛点;衍射光波导量产难度及成本较低,尽管存在色彩均匀性和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目前是市场主流发展技术。

2)交互技术方面,手势、眼部和语音识别技术的提升使用户能通过自然方式与虚拟世界互动,增强了交互的直观性和便捷性。以索尼、微软为代表的AR 眼镜厂商以能够让用户沉浸式体验虚拟世界为目标,提出多项研发专利。3)AR 芯片端,随着虚拟内容升级,对AR 芯片的性能、功耗、图像处理能力、集成度以及边缘计算能力。3D 芯片技术成为AR 原型芯片突破的关键,通过晶圆到晶圆键合技术能够获得巨大的性能提升。

AI 上机驱动手机光学创新升级,手机摄像头产业链技术升级持续。 2024 年,各大手机终端厂商发力AI 手机开发,相较于普通智能手机,AI 手机在大模型及更高算力芯片赋能下,在拍摄、通话、阅读等多个方面均实现更高维度智能化。AI 上机驱动手机摄像头逐步向集感知、理解、分析于一体的智能传感器方向发展,以三星推出的 Galaxy S24 Ultra 为例,其配备三星手机中最高的 2 亿像素摄像头与三星手机迄今为止最强大的四长焦系统,搭载 AI 算法智能识别场景并调整参数,协调各个摄像头配合产出最佳摄影效果,并通过Super HDR 升级,将效果实时反馈给用户,具备更优的成像效果及用户体验,指引后续手机摄像头光学升级趋势。

1)光学硬件升级采集高质量原始图像:高质量的原始数据有助于 AI 对图像进行处理;2)手机 CIS 采集更多光谱信息:AI 目标识别需要额外的光谱信息来实现对场景和图像的智能识别;3)手机 CIS 处理速度更快及更低功耗:AI 处理要求CIS 能够快速捕获并传输大量数据给处理器。

AI+AR 想象空间广阔,AR 功能持续升级:AI 技术能够令智能眼镜实现更自然的交互,通过户外多模态大模型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以及通过大模型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如响应度高的智能助手。AI 功能对先进芯片需求更高,NPU 负责多种传感器输入,如视觉、听觉、触觉传感器,以及各种位置和运动传感器,确保能够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输入。利用 AI 的图像及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用户能够实时接收信息,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作业质量。目前 AR 眼镜已在多种工业场景运用,包括医疗、物流、生产车间。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加速迭代,有望延伸至更多企业级应用场景。

Meta 持续升级AI+AR 眼镜。2023 年10 月,Meta 的首款搭载 Meta AI 的AR 眼镜——Ray-Ban Meta 发布,用户通过语音与眼镜进行互动,AI 能够支持日常对话交流,询问天气、事件等基础信息。通过眼镜上搭载的摄像头,支持在Instagram、Facebook 等平台的第一人称视角直播。根据 Meta 消息,这款眼镜在 2023 年 Q4 发货量已达到 36 万台。根据The Verge 报道,Snap 和Meta 都会在2024 年 9 月发布新款 AR 眼镜。Meta 的新款眼镜能够将色彩丰富的逼真全息图投射到用户视图中,实现数字与现实无缝融合的体验。期待未来 AI 为AR 眼镜内容赋能,更多丰富的虚拟内容生态得到开发。

AI 手机发展带动中高端机型比例提升,手机摄像头整体市场有望量价齐升。 由于成本限制,低端机型短时间内难以达到AI 手机的硬件配置需求,短期内 AI 大模型主要在手机高端机型上搭载,高端机型产品线有望率先受益。而相较于中低端机型,高端机型手机具备更多单机搭载量及更高摄像头配置,以荣耀机型为例,高端机型与低端机型的摄像头数量分别为 5 颗与3 颗,且高端机型的摄像头像素与性能远超于低端机型。手机摄像头市场有望充分受益 AI 手机加速渗透实现量价齐升。据 Omdia 预测,AI 手机2028 年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 47%。 (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

篇幅有限,未完待续。

如需获取完整版本PDF文档
点击关注上方蓝字“ 智车行家 ”后
回复 “车载光学5 领取

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

主办单位: 浙江省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承办单位: 杭州市人民政府 浙江省商务厅 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


2024光电合封CPO及异质集成前瞻技术展示交流会

主办单位: 杭州会展集团

协办单位: 易贸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大会背景 / 9月27日 杭州大会展中心

在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于数据处理和传输的需求越来越高,光电共封装技术作为满足这一需求的前沿技术备受关注。随着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网易、新华三、寻梦信息、电信、联通等众多企业在数贸会上展示AI大模型以及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应此需求,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主办方携手易贸汽车 9月27日在杭州大会展中心 共同举办第三届数字贸易博览会同期活动: 2024光电合封CPO及异质集成前瞻技术展示交流会。


会议将邀半导体材料供应商、光芯片厂商、光器件厂商、光模块厂商、OSAT、系统集成商、散热解决方案商、设备厂商、测试&验证厂商、科研院所、数据中心运营商 上下游产业企业共同深入探讨硅基光电子异质集成技术及CPO的最新进展、应用实例和未来发展方向。

Agenda

会议日程抢先看!


2024光电合封CPO及异质集成前瞻技术展示交流会议程安排 (持续更新中。。)

9月27日 全天


1. 大数据时代光电共封及异质集成市场及技术演进

✓光电合封CPO及硅光子学技术分析

✓光电合封CPO及硅光子学应用方向及市场预测

✓技术演进总结

发言嘉宾:Lightcounting,分析师,曹丽

2. 后摩尔时代的芯片光电互连技术与中国CPO行业标准

发言嘉宾:中国计算机互连技术联盟(CCITA)秘书长、无锡芯光互连技术研究院院长、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郝沁汾

3. 大数据时代下共封装光学的机遇与挑战

发言嘉宾:百度,资深光网络架构师,朱宸

4. CPO和OIO的应用和挑战

发言嘉宾:中兴通讯,cpo技术预研总工,汤宁峰

5.面向新型互连应用的光电融合集成芯片及系统

✓新型器件高带宽、高密度集成需求下的专用电路和光电集成芯片

✓光电融合、协同设计方法案例分享&Demo演示

✓硅基光电子与微电子技术的融合

发言嘉宾: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特聘研究员,石泾波

圆桌访谈:光电I/O技术探讨

访谈嘉宾:

✓中国计算机互连技术联盟(CCITA),秘书长,郝沁汾

✓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和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谭旻

✓百度,资深光网络架构师,朱宸

✓某激光雷达企业,技术专家,王雷


6. 基于EMIB的光电合封CPO技术

✓基于EMIB平台的CPO技术优点

✓案例演示

发言嘉宾:英特尔,集成光学产品总监,Marcus Yang

7. 基于硅光芯片的3D芯粒集成方案

发言嘉宾: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器件经理,王栋

8. 电子-光子联合仿真技术助力CPO技术规模化应用

✓CPO技术对仿真的要求

✓PDA工具&EDA工具的缺陷

✓跨维度耦合仿真&跨尺寸联合仿真

9. 薄膜铌酸锂光电芯片以及硅基异质集成

发言嘉宾: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副教授,刘柳

10. Optical I/O 主题演讲

发言嘉宾: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和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谭旻

11. 硅基光电晶圆端面耦合器与TSV一体化三维集成技术

邀请单位:华进半导体

12. 3D光子集成封装技术助力高性能车载硅光芯片大规模集成

多层同质原位生长以及异质晶圆键合工艺

✓有源与无源的有效集成

✓应用于微波光子学的探索

13. 面向数据中心的硅光CPO交换机

发言嘉宾:新华三,光互联系统架构师,阮祖亮

14. 异质硅光子学:从材料平台到应用

发言嘉宾: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电子学院研究员、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常林

『论坛』 限时 免费 报名

长按下方二维码

【点击观众报名 注册即可

↓↓

【展位火热预定中,请联系】

↓↓

展台演讲等赞助、合作及其它问题咨询

小易@智车行家


TEL 18512119620

E-mail| icv@enmore.com


最新有关ICVIS智车行家的文章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TI培训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456号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