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今天是:2024年10月13日(星期日)

正在发生

2021年10月13日 | 寒武纪明年将推250TOPS算力车载智能芯片,2023年实现上车

发布者:学海飘香 关键字:寒武纪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们认为大算力和通用性将是智能驾驶芯片或者智能驾驶芯片的两个重要趋势。”日前,寒武纪行歌(南京)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王平在2021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宣布,其将在2022年推出第一款基于7nm先进制程、250TOPS算力的SoC智能芯片产品,2023年下半年会通过各种车规认证,实现整车SOP。


寒武纪明年将推250TOPS算力车载智能芯片,2023年实现上车

寒武纪行歌(南京)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王平


要知道,中国多部委在去年联合印发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在2025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已超过15%,汽车智能化发展已势不可挡。而伴随汽车智能化的不断推进,产业对于汽车芯片尤其是汽车AI芯片的需求日益高涨。


王平分析指出,目前智能汽车对于算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方面是新车上传感器数量激增,未来收集的数据将无比庞大,另一方面,算法更加成熟也更加复杂,对算力有更大的需求,从低级别的L2、L3到L4,算力的需求是呈几何级数提升的,现阶段已有新车将预埋算力到了1000TOPS以上。


基于此,他认为,未来大算力和通用性是智能驾驶芯片或者智能驾驶芯片的两个重要趋势。


寒武纪明年将推250TOPS算力车载智能芯片,2023年实现上车

直播截图


但同时,他进一步分析指出,想要实现这样一个大算力通用的智能驾驶芯片还需解决四方面的挑战:


第一个,芯片系统架构的挑战。芯片系统架构非常复杂,200TOPS以上的芯片对于访存能力要求非常高,需要支持超高的带宽,所以系统架构设计的复杂度大幅度提升,这方面我国的设计人才是非常稀缺的。


第二个,通用软件AI软件栈的挑战。不断演变的过程,激光点云算法和多传感器融合算法也还在快速迭代之中,所以不断变化的算法需求需要通过OTA的模式,需要有通用的硬件架构和软件栈来支持算法不断的升级。


第三个,大尺寸芯片工程的挑战。大算力的芯片的尺寸是非常大的,大尺寸的芯片对于封装、电源和热管理,成本控制、良率等各方面都带来严峻的挑战。


第四个,先进工艺平台的挑战。现阶段,我国尚无7纳米、5纳米等先进的车规级芯片制造工艺。


要知道,受疫情及后期美国寒潮、日本地震、马来西亚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汽车产业缺芯的风暴席卷全球,诸如蔚来、上汽大众等国内主流车企也同样未能幸免。小小的芯片,已成为目前掣肘车企生产的最大阻力之一。基于此,寻求国产替代成为了今年以来车用半导体领域的主旋律,可一个残酷的现实是2019年中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仅占全球的4.5%,国内汽车行业中车用芯片自研率不足一成。


于是,诸如中芯国际、紫光国微、寒武纪以及地平线、芯弛等相关企业备受关注。


今年1月,寒武纪创办了全资子公司寒武纪行歌(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行歌科技),并借此正式开展车载智能芯片相关业务。随后于6月22日,寒武纪发布公告称,行歌科技拟增加注册资本1.7亿元并引入投资者,寒武纪高管团队也将注资,增资对象主要目的是发展车载智能芯片。


寒武纪明年将推250TOPS算力车载智能芯片,2023年实现上车

直播截图


7月8日,在WAIC智能芯片论坛上,科创板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创始人、CEO陈天石首次回应了业界对寒武纪入局车载智能芯片的猜想,并披露正在设计一款算力超200TOPS智能驾驶芯片,该芯片继承寒武纪一体化、统一、成熟的软件工具链,采用7nm制程,拥有独立安全岛。


寒武纪明年将推250TOPS算力车载智能芯片,2023年实现上车

直播截图


而此次,便是寒武纪车载智能芯片相关详细信息正式得到披露。


面向未来,王平表示,寒武纪还将继续推动云边端车的协同。并将推出的大算力、开放通用的智能驾驶芯片,可以支持未来高等级智能驾驶的复杂模型大算力需求,也能支持算法模型的持续迭代。助力智能驾驶高效率、快速迭代实现。


关键字:寒武纪 引用地址:寒武纪明年将推250TOPS算力车载智能芯片,2023年实现上车

上一篇:特斯拉更新到FSD Beta 10.2的雷达已被正式关闭 将仅采用视觉系统
下一篇:又一车企宣布自研芯片,车企自研真是应对短缺的最优解?

推荐阅读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还有众多优质达人分享独到生活经验,快来新浪众测,体验各领域最前沿、最有趣、最好玩的产品吧~!下载客户端还能获得专享福利哦!        如果你以为OV的好产品都在线下,那可就错了。近日,OPPO、vivo集体向线上2000元档发力。在OPPO发布K1之后,vivo Z23紧随而来。从产品力来看,势必会给小米、荣耀...
10月8日,我国首台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网荷互动空调开始投入试运行。 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智慧用能试验室,研发人员通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云端主站下发电网负荷调节指令,空调接受到指令后做出自动响应,设置温度从23摄氏度变为26摄氏度,空调风力随之减弱,功率监测装置显示空调实时功率相应降低。此台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网荷互动空调,是国网...
10月13日,弘信电子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创业板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5.7亿元,每张面值为人民币100元,共计570万张。本次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为“弘信转债”,债券代码为“123068”。公告披露,本次发行的可转债的初始转股价格为18.45元/股。本次发行的可转债转股期自可转债发行结束之日(2020年10月21日,即募集资金划至发行人账户之日)起...
什么是串口UART : 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 通用异步收发器USART : Universal Synchronous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 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一种是常用也是最简单的串行数据传输协议。数据线只需要两根就可以实现全双工。Tx: 发送数据线Rx: 接收数据线 A B TX -----------> Rx Rx <-----------...

史海拾趣

问答坊 | AI 解惑

74HC/LS/HCT/F系列芯片的区别(请大家多多补充啊)

1、 LS是低功耗肖特基,HC是高速COMS。LS的速度比HC略快。HCT输入输出与LS兼容,但是功耗低;F是高速肖特基电路; 2、 LS是TTL电平,HC是COMS电平。 3、 LS输入开路为高电平,HC输入不允许开路, hc 一般都要求有上下拉电阻来确定输入端无效 ...…

查看全部问答∨

WINCE6.0触屏驱动怎么没有鼠标光标以及不能产生右键

各位高手,我使用MS的分层驱动模型写个一个触屏驱动,目前驱动可以进行校准,能够拖动、单击、双击,就是不能产生右键,而且桌面上没有鼠标光标。还望各位高手指点迷津。在下不胜感激。…

查看全部问答∨

请问用VS2005开发WINCE程序,是用什么做模似器?谢谢

请问用VS2005开发WINCE程序,是用什么做模似器? 是用VS2005自带的Pocket PC2003仿真程序,还是用什么其它呢??? 还是需要用到真实设备?…

查看全部问答∨

VISTA 64 下虚拟modem的问题

从COM虚拟一个modem,用系统自带的添加 调制解调器 时,厂商列表里有两个标准设备的厂商,一份的名字是英文,一份是中文,英文的是没经过签名的,中文是有签名的,系统inf目录下的inf问是属于英文那个厂商的,我想问下在vista 64下modem的inf是不是 ...…

查看全部问答∨

DirectDraw问题

1>.\\YX_GPS\\port\\c\\yu_port_gui.c(79) : error C2039: \'Release\' : is not a member of \'IDirectDrawSurface\' 1>        D:\\Program Files\\Windows CE Tools\\wce500\\STANDARDSDK_500\\include\\ARM ...…

查看全部问答∨

香主问您一个问题!

                                 我现在用ZET6的FSMC控制TFT了,系统上还有SRAM,NOR等,现在PE5口已经是FSMC的地址线A20了,但是我的存储器地址线 ...…

查看全部问答∨

不仅仅要为STM8买单?!!

用?还是不用STM8? 真的很难定夺! 用你,还得买一套编译器, 前一个应用,公司刚买一套KEIL C,也算用得差不多明白了。 你出一个STM8,我们就要为你的商业同盟出资? 试问,把应用者挡在这个门槛之外,使得STM8得不到推广,用不上量, ...…

查看全部问答∨

为什么用上仿真器后跑程序的速度会比只用VC来跑要慢呢?

本帖最后由 dontium 于 2015-1-23 13:30 编辑 想不明白,这样正常马? …

查看全部问答∨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456号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