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电子皮肤的柔性磁场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发布者:自在自由最新更新时间:2024-05-15 来源: elecfans关键字:电子皮肤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柔性电子设备扩展了人类便捷、舒适地感知环境的能力。其中,柔性磁场传感器对于检测外部磁场的变化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最先进的柔性磁电子器件尚无法同时实现低检测限和宽检测范围,这限制了其应用潜力。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李润伟和刘宜伟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Wearable Magnetic Field Sensor with Low Detection Limit and Wide Operation Range for Electronic Skin Applications”的论文,报道了一种柔性磁场传感器,其传感范围从22 nT到400 mT,检测限低至22 nT。与目前的柔性磁场传感器技术相比,该磁场传感器的检测范围至少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达到了七个数量级。该传感器被设计为悬臂梁结构,可容纳柔性永磁复合材料和非晶磁线,使其对低磁场具有敏感性。为了检测高磁场,研究人员探索了非晶磁线的巨磁阻抗(GMI)效应对磁场方向的各向异性。受益于传感器的机械柔性及其宽泛的检测范围,研究人员展示了其在地磁导航、非触控式交互、康复设备以及提供高磁场暴露警告的安全界面等智能可穿戴设备方面的应用潜力。


考虑到交互性通常是通过手指指向感兴趣的物体或触摸智能手机屏幕来实现的,因此将柔性磁场传感器应用于手指上(图1a)是有启示意义的。图1b显示了柔性磁场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da2576f4-abe4-11ee-8b88-92fbcf53809c.jpg


图1 宽范围磁场检测和低检测限的柔性非晶线磁场传感器

当磁场较小时(不足以将容纳GMI线的悬臂梁向磁场方向弯曲),传感机理基于磁性非晶线的GMI效应。此时,悬臂梁本身的形状保持不变。当磁场增加时,非晶磁线变得磁饱和。此时,磁场和磁体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到难以忽视的程度。在磁力的影响下,悬臂梁沿磁场方向弯曲。非晶线与磁场之间的角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导致传感器饱和阻抗发生变化。这样,依靠悬臂梁在磁场方向上的弯曲即可实现更强的磁场检测。

柔性磁场传感器的制造工艺流程如图1c所示,其中包括制造一个机械柔性悬臂梁结构,以容纳钴(Co)基非晶线和柔性永磁体。

其机械稳定性源自由具有优异拉伸性能的液态金属互连连接的非晶磁线的柔性。钴线和液态金属互连被封装在由聚酰亚胺制成的悬臂结构中。柔性永磁体基于分散在弹性体基质(PDMS)中的刚性磁颗粒(NdFeB,9 wt%),并被放置于悬臂结构的一端。传感器结构采用PDMS封装,以确保机械完整性和生物相容性。

最终悬臂结构的传感器如图1d所示。非晶线和液态金属互连分布在悬臂梁的两侧(图1e)。在初始状态下,传感器悬臂呈弯曲状,如图1f所示。整个传感单元结构紧凑,甚至可以无缝集成到装饰性美甲中,使其能够实时检测宽范围的磁场。同时,它还具有良好的柔性,可以承受不同方向的弯曲(图1g和1h),这与该技术在智能皮肤和智能纺织品方面的应用息息相关。

接下来,研究人员对所制造的柔性磁场传感器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如图2所示。

da43b2fe-abe4-11ee-8b88-92fbcf53809c.jpg


图2 柔性磁场传感器的表征

研究人员还测试了柔性磁场传感器对不同强度磁场的检测性能,如图3所示。与之前报道的不同类型的柔性磁场传感器相比,本研究所提出的传感器具有最低的检测限(远低于其它传感器),并且可以实现跨越七个数量级的磁场检测范围。

da5480f2-abe4-11ee-8b88-92fbcf53809c.jpg


图3 柔性磁场传感器对不同强度磁场的响应

研究人员将柔性磁场传感器安装到手指上(图4a和4c)或集成到装饰美甲中(图4e),以展示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种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帮助人们实时感知环境磁场,例如实现地磁导航。当安装有传感器的手指移动时,非晶线与地磁场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使传感器的阻抗最大变化2.7%(图4b)。在手指运动过程中,实时测量传感器的阻抗并将其输入计算机,可实现人机界面的非触控式交互。

此外,图4d演示了磁场传感器的阻抗(电流阻力)如何响应脉冲而变化。这些阻抗变化可以准确识别脉冲波形内标记为P1、P2和P3峰的关键峰值。通过这种设置,可穿戴设备可以有效地捕获和分析脉搏,为健康监测或其他应用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在图4e中,研究人员展示了智能磁敏可穿戴设备在安全和安保应用中的应用潜力。当接近强磁场源时传感器阻抗的增加如图4f所示。

wKgZomWYu-mATSjQAAbHgUv8suU848.png


图4 可穿戴磁场传感器的应用场景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可穿戴磁场传感器,其检测限低至22 nT,工作范围从22 nT到400 mT。当暴露于不同方向的磁场时,所提出的传感器单元受益于非晶线的巨磁阻抗效应和磁阻抗响应的各向异性。当磁场较小时,传感器依靠非晶线的磁阻抗效应实现高精度磁场测量。当磁场变强时,就会使非晶线饱和。此时,悬臂梁结构将磁场的变化转化为柔性磁体与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将驱动悬臂梁弯曲,从而改变非晶线与磁场之间的角度。利用其磁响应的各向异性,传感器可以在饱和后继续测量磁场。基于这种设计,该磁场传感器可以轻松检测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类型的磁场。总之,这项研究成果有望为可穿戴磁场传感设备在交互式电子、生物电子、安全和安保中的应用开辟令人兴奋的发展前景。


关键字:电子皮肤 引用地址:适用于电子皮肤的柔性磁场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上一篇:离线语音芯片加入香薰机实现语音控制功能!
下一篇:用于改善行动障碍的可穿戴神经套筒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2 06:55

美国华裔女教授发明最新人工电子皮肤
  美国斯坦福大学华裔女教授鲍哲南和她领导的30人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最新、最柔软的塑料电子器件,这种可以真正模拟人类皮肤的薄膜材料具前所未有的高灵敏度,将被广泛用于假肢、机器人、手机和电脑的触摸式显示屏、汽车安全和医学应用上。   鲍哲南13日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时表示,这种如皮肤般柔软的塑料电子器件,不仅看上去像人类皮肤,而且与皮肤一样能够高度感受类似小飞虫的压力。如果把这种材料运用到机器人身上,轻轻拿起一只鸡蛋不捏碎就成为可能。如果运用到医学上,可以制成检测器,为癌症病人准确区分硬的癌细胞和软的健康细胞,从而保障切除癌细胞手术快速准确。如果用在汽车方向盘上,当驾驶人因困乏或走神,手握方向盘松动时,感应器就会及时提醒。  
[医疗电子]
集成传感器阵列的电子皮肤应变感知示意图
电子皮肤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传感器阵列,可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微弱信号。为了模仿人类皮肤的多功能特征,电子皮肤集成了多个传感器,能够同时检测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因素。一般来说,材料的几种组合效应(如热电、压阻、电容)产生不同的信号是设计多功能可穿戴设备的最直接的方法。然而,这种简单的叠加装配可能会增加整体厚度并导致更高的制造成本。因此,一个单独的可穿戴设备可以检测一个以上的刺激,对于简化处理路径和探索更多的小型化和集成化的智能未来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如机器学习)可以成功地分析和分离重叠的信号,但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柔性传感器的精度,增加了整个系统的难度。此外,多反应柔性器件的出现从本质上决定了人机界面的巨大应
[嵌入式]
集成<font color='red'>传感器</font>阵列的<font color='red'>电子</font><font color='red'>皮肤</font>应变感知示意图
能联网识别动作的电子皮肤衣 把身体变成控制器
来自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将我们的身体变成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的控制装置。这种方法被叫做e-skin联网智能服装,可以通过摄像头来捕捉和追踪我们的动作。 “我们的愿景是通过创造性的印刷电路来改变服装行业,”Xenoma首席营销官James Eakin表示。“电子皮肤服装通过一系列的传感器和电子产品的属性,将传感器和电子产品集成到传统的纺织材料中,而这些材料对游戏、健身、健康和工业领域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影响。” 这款无线衬衫在刚刚落幕的IFA 2017消费电子展上公布,可以让佩戴者通过自由移动、伸展、和跑步、摇摆等动作,触发在服装上的14个传感器。包括肩部、胸部、肘部和手腕等部位,可以通过这些动作接收信号,并且将其转
[医疗电子]
中科院发表电子皮肤新进展,超薄贴附皮肤
昨日中科院官网宣布,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沈国震课题组与解放军总医院教授姜凯展开深度合作,在前期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电子皮肤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开发了一种可直接贴附在人体表面的超薄高像素柔性电子皮肤阵列。下面就随医疗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中科院发表电子皮肤新进展,超薄贴附皮肤 前期研究成果包括Nano Energy, 2016, 23, 7.; Nano Energy, 2017, 35, 121.; Adv. Mater. Technol. 2016, 1, 1600136.; Sci. China. Mater. 2016, 59, 173.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负责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
[医疗电子]
中科院发表<font color='red'>电子</font><font color='red'>皮肤</font>新进展,超薄贴附<font color='red'>皮肤</font>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456号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