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汽车大功率集成磁元件的散热难题?

发布者:SunshineHope最新更新时间:2024-07-16 来源: eepw关键字:散热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本文将重点讨论普莱默在3DPower™散热技术方面取得的进步。磁集成的最大优点是同一元件的体积比离散方案的小。但增加功率密度会导致部件温度升高。


3DPOWER介绍


3DPower™壶型磁芯采用定制的壶型磁芯形状,是由2个感应元件集成在一起。其中一个位于壶型磁芯机体上,另一个位于壶型磁芯外侧,如同一个螺旋管。它帮助我们解决了集成磁元件的工程难题:在本产品中,由一个扼流圈和一个变压器组成。不同于其他磁集成技术,3DPower™中这两个元件共用一个磁芯体积。因此,将一个元件的磁场设计成与另一元件的磁场正交,从而产生两个独立且完全解耦的磁性元件


13.jpg

图1:壶型磁芯解决方案(左);截面详图(右)


如图1 所示,铁氧体磁芯(70a)内部有一个绕组;另一个正交绕组在外侧(70b/c/d)。磁学设计者都知道大批量生成中铁氧体磁芯易碎,尤其在机器加工绕组时。因此,需要在磁芯上覆盖一层线圈。读者可以想象出磁芯含有一个几十安培的绕组,外部覆盖一层塑料线圈且线圈上也有电线,它的温度会有多高;并且由于磁芯损耗,也导致磁芯自身发热。


通常,过热故障不仅是由整体温度升高引起的,而且也是因为存在过热点。过热点会在铁氧体磁芯形成温度梯度,可能会导致破碎或者性能降低。因此,产品的主要目标是在元件之间建立良好的热熔体,避免形成过热点,并且确保冷却系统散热性能良好。


普莱默可以提供完全定制化的 3DPower™方案。但由于其几何形状局限,主要应用包括移相全桥谐振LLC DCDC转换器。虽然该产品的输出功率范围为1 kW至11 kW,但可以按照需求增加产品的功率等级。图2描述了我们的一项新进展,一个磁芯集成三个磁元件(1个变压器和2个电感器)。图2 只是给出一个示例,说明利用我们的技术如何容易将磁元件集成在一起。


14.png

图2:3.5kW LLC转换器由降压变压器+串联电感器+并联传感器组成


热熔体


正确的设计和广泛的材料选择是热性能的关键因素。下图为11kW变压器,其绕组由立体平版3D打印技术制成,在磁芯底部采用水冷却。它的电线部分比磁芯温度高,尤其是在底部。


15.jpg

图3:11kW载荷变压器的红外图像(左);11kW变压器概览图


该方案包括在线圈上使用导热塑料材料,在电线和磁芯之间形成热熔体,例如使用导热垫或热液体间隙填充材料。在3DPower™产品中,使用热液体间隙填充材料,确保在线圈、绕组和磁芯之间形成可靠的热熔体。


磁芯粘合剂


磁芯组分为两半。将两个磁芯结合的最简单和最经济的方法是使用胶带,这是廉价和小型变压器的常用办法。这虽然不影响磁路,但两个磁芯之间的热阻很高。因此,当其中一个磁芯安装散热器时,另一个磁芯的温度梯度也很高,可能会导致铁氧体破碎。


16.jpg

图4:使用不同粘合剂磁芯组的温度梯度变化:标准粘合剂(上)、高导热胶(下)


在我们的研发设施内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当使用标准粘合剂时,两个半磁芯之间的温度梯度是高导热胶的2倍。不仅铁氧体容易破碎,而且由于电感随温度变化,两个磁芯的磁阻不同,导致性能不佳。


线圈塑料材料


如上所述,壶型磁芯将覆盖一层塑料线圈,以在绕组过程中保护铁氧体和保护电绝缘。如果使用自然对流或强制对流,线圈会暴露在空气中,如果使用水冷却,线圈会与冷却板接触。


我们测试了三种不同塑料材料的自然对流。第一种塑料材料是常用的液晶聚合物(LCP),导热率~0.5 W/m·K ,第二种是PA6基化合物(聚酰胺),导热率1.2W/m·K,第三种也是PA6塑料材料,导热率4W/m·K。在内部采用热电偶制备三个样本,在同一操作点进行测试。记录它们的温度测量值,并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方程1)。该方程式将热模型简化为集总电容模型。


17.png


18.png

图5:测试期间LCP的红外图像


结果显示三个样本的最终温度相同。但导热率更高的PA6达到温度稳定要比其他样本快2倍。这表明集总电容模型方程中PA6 4W/m·K样本的“tau”系数比其他样本减半。


19.png

图表1:不同线圈塑料材料的测试结果


快速响应系统显示对温度变化“反映”更快、散热更快,从而降低铁氧体破碎或产生过热点的风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高导热塑料材料对部件的热性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我们将在下一章中讨论这是否适用于强制传导方法。


树脂


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中,所有大功率磁元件必须采用强制冷却技术来降温。由于半导体功率模块连接冷却板,也可用来安装电磁元件。大多数客户只使用导热垫,但整个行业越来越趋向于使用树脂密封整个车载充电器或功率转换器。由树脂散热和电绝缘性能良好,因此减少了电力电子元件的尺寸。


我们使用PA6 4W/m·K和LCP样本进行了测试,二者均安装在铝箱内,采用汽车用硅树脂密封。将铝箱安装在冷却板上,中间采用导热垫,如图6所示。该测试的目的是检验导热塑料材料使用树脂密封时是否能提高整体设计。


20.jpg

图6:冷却板的测试装置


结果确定了样本的温度相似,温度差仅为4ºC,如果我们考虑热电偶的准确性和建立样本间的差异性,这可以忽略不计。PA6样本的系统时间响应更慢一些(慢25%)。


大功率测试装置


为在所有负荷条件下测试3DPower™磁元件的电气和热性能,使用了MSPM Power GmbH提供的大功率测试装置。TTG1000SIC方波发生器是测试设备的主要部件,生成的方波信号高达1000V。方波频率的范围可以设置为10 kHz至450 kHz,也可以将占空比设置为0-100%。使用外部全波整流模块(PCK模块),与变压器或共振电路的二次侧连接,将AC信号转化为DC电压。使用该测试装置,能够很容易地在真实条件下表征磁元件。


21.jpg

图7:大功率测试设备


结论


元件的可靠性是一个经常被遗忘的性能点;通常只有在出现问题时才会关注这一点。大多数可靠性问题都与温度相关:着火、参数改变、铁氧体破碎、性能下降等。因此,工程师必须设计和选择最优材料来提高产品的热性能。


本文描述了在不同情景中选择最优材料的相关性。首先,强调在变压器的所有元件之间建立良好的热熔体,实现热到冷却源之间的连续路径。


然后我们在测试中检验了像磁芯粘合剂这样的简单东西是如何将温度梯度从18℃降低到9℃的。


最后,我们确定了在某些情况下良好的导热塑料材料也可以提高散热性能;但在其他情况下则不能。当用树脂密封部件时,标准液晶聚合物塑料上的高导热塑料材料根本不会提高散热性能。树脂成本更高,因此照例最终决定是进行性价比权衡来选择材料。


关键字:散热 引用地址:如何解决汽车大功率集成磁元件的散热难题?

上一篇:800V电动汽车开发:如何选好“料”,烹小鲜?
下一篇:牵引逆变器 – 汽车电气化的推动力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2 16:55

挑战MCP工艺极限,初创公司在1.4mm厚度下堆叠20块晶片
Akita Elpida Memory公司日前宣布开发出了号称世界上密度最高的多芯片封装,该封装在1.4mm的厚度下堆叠了20块晶片。Akita Elpida是在2006年6月由DRAM厂商Elpida Memory公司创建的,主要业务是半导体后端制程。 为了开发出高密度的MCP,Akita采用研磨技术来制作厚度30纳米的单张晶片,并开发用于处理每张晶片的技术,其中包括拾起并贴装30微米厚的芯片。Akita Elpida公司还开发了40微米低弧度线接合技术以及不影响机械组装而注入树脂的方法。 Akita Elpida公司表示将用这一技术来开发一种低成本高产量的封装技术,用于多芯片堆叠封装,例如当前的5晶片和7晶片多芯片堆叠封装
[焦点新闻]
电源管理IC降低处理器的散热压力的电路设计
奥地利微电子推出有助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处理器 散热 的新款 电源管理 IC,奥地利微电子采用的创新架构可便于电路设计者将AS3721这款新的 电源管理 芯片与应用处理器这两个强热源分开部署。 高性能模拟IC和传感器供应商奥地利微电子公司今日宣布推出具有创新远程反馈线路的电源管理芯片(PMIC)AS3721,有助于降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应用处理器的 散热 压力。 具有很高集成度的AS3721与同步推出的功率模块AS3729搭配使用,形成一个完整的 电 源管理 系统。该系统能对负载的瞬间变化做出迅速反应,使处理器性能表现更加可靠。且同时提供了较高的电源转换效率及更加灵活的电路板布局。 AS3721和AS3729为搭配英伟达(Nv
[电源管理]
电源管理IC降低处理器的<font color='red'>散热</font>压力的电路设计
应对轻薄化趋势手机导入散热新技术,苹果跃跃欲试
智能手机品牌厂为提高散热效率,近期纷有意尝试均热板(Vapor Chamber)技术,不仅华硕与大陆中兴已小量试用,供应链传出苹果(Apple)亦跃跃欲试,相关供应商正积极送样,若苹果决定采用,将为散热管业者打开另一个成长大门。   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大厂多数采用石墨薄片散热,部分业者开始导入0.4mm、甚至0.35mm散热导管,近期业界传出部分厂商考量散热效率,研究采用均热板,台系散热导管业者超众、奇鋐、泰硕及日商古河等均全力配合客户进行开发,且苹果是其中可能采用的客户。   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及乐金电子(LG Electronics)已陆续在智能手机产品中,导入散热导管设计,近期带动台厂超众、双鸿
[手机便携]
关于LED与LED背光源的散热问题
  由于 LED技术 的进步, LED 应用亦日渐多元化,然而由于高功率LED输入功率仅有15至20%转换成光,其餘80至85%则转换成热,若这些热未适时排出至外界,那麼将会使 LED芯片 介面温度过高而影响发光效率及发光寿命。   随着LED材料及封装技术的不断演进,促使 LED产品 亮度不断提高,LED的应用越来越广,以LED作为显示器的背光源,更是近来热门的话题,主要是不同种类的 LED背光源 技术分别在色彩、亮度、寿命、耗电度及环保诉求等均比传统冷阴极管(CCFL)更具优势,因而吸引业者积极投入。   最初的单芯片LED的功率不高,发热量有限,热的问题不大,因此其封装方式相对简单。但近年随着LED材料技术的
[电源管理]
LED灯散热专用材料-软性硅胶导热片
  散热是 LED 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在这之前是一个导热过程更是一个关键。传统的散热模式中使用到导热材料是导热硅脂,导热硅脂在成本上会经济一些,但在需要大面积涂抹,存在很大问题,无法涂抹均匀。散热铜敷板和散热片或金属支架灯、金属外壳的接触,现在很多LED灯厂家使用我公司提供的软性硅胶导热片,可以大面积的铺垫,操作方便.最薄的是0.5mm,厚度可选择,1.0mm、1.5mm...5mm厚度,最厚可以达到16mm,压缩摸量是20%-25%,可以有效地将热量传递到散热器件上.更多使用方式、资讯及测试样品请与我联系!   另外采用导热硅胶片,也是很好的一个选择。我公司是专业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导热界面材料的厂商,现在为满足国内LED
[电源管理]
关于大功率LED照明系统散热问题的解决方案
以单片机AT89C51为控制核心,将半导体制冷技术引入到LED散热研究中,采用PID算法和PWM调制技术实现对半导体制冷片的输入电压的控制,进而实现了对半导体制冷功率的控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随着LED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LED已经走进普通照明的市场。然而,LED照明系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散热问题的影响。对于大功率LED而言,散热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而半导体制冷技术具有体积小、无须添加制冷剂、结构简单、无噪声和稳定可靠等优点,随着半导体材料技术的进步,以及高热电转换材料的发现,利用半导体制冷技术来解决LED照明系统的散热问题,将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1 LED热量产生的原因及热量对LED
[电源管理]
关于<font color='red'>大功率</font>LED照明系统<font color='red'>散热</font>问题的解决方案
IBM水冷式三维芯片栈结构,有望解决散热
IBM的苏黎世研究室于日前发布了水冷式三维芯片栈,公司希望能够在2013年前将这项技术商用于他们的多核服务器。 IBM计划将处理器核和之间的存储芯片排布成堆栈的方式,可以成百倍的增加他们的互联同时降低整个系统的尺寸,为了达到每层180瓦的散热效率,需要将水注入这些芯片栈之间的50微米左右的管道。 “电互连已经达到了线连接的临界点,连线是不能都用晶体管的尺度来衡量的,因为连线的宽度一直在缩小,但长度没有,“IBM苏黎世研究员Thomas Brunschwiler介绍到“我们的方案就是跨越到三维的方式,组成多核的芯片栈。这样它们的互联就可以垂直进行,这样可以缩小多达100倍的长度。 IBM关于这方面的论文,“
[焦点新闻]
研究人员开发突破性材料 解决燃料电池散热问题
据外媒报道,联合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质子导体。该导体以聚苯乙烯磷酸为基础,可在高达200摄氏度和无水的情况下,保持高质子电导率。该团队的研究人员分别来自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德国斯图加特大学(University of Stuttgart)、新墨西哥大学(University of New Mexico)和桑迪亚国家实验室(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 (图片来源:phys.org) 燃料电池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可以通过电化学过程将氢转化为电能,而且只排放水。Los Alamos的项目负责人Yu Seung K
[汽车电子]
研究人员开发突破性材料 解决燃料电池<font color='red'>散热</font>问题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456号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