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车辆数据的中央集中式处理

发布者:火星最新更新时间:2024-07-30 来源: eepw关键字:自动驾驶  车辆数据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科技进步推动产品创新,给各行各业的设计师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点在汽车行业尤为明显。汽车厂商正努力将已实现 ADAS 功能的 L2 自动驾驶技术升级到 L3 和 L4,并最终能在自动驾驶领域,将基于 AI 的系统发展到 SAE 6 级水平。L3 级乘用车已在全球多个地区上路行驶,L4 级自动驾驶出租车目前也在旧金山等城市街道上进行广泛试验(在有些地区已投入商业使用)。但是,在这些车辆大规模投入市场之前,仍存在许多商业、物流和监管方面的挑战。


汽车厂商面临的挑战之一是要弥合两种情况之间的差距:一边是于少数技术实例的概念验证,另一边是将概念转化成为稳健、可重复和实用的大规模制造和部署。后者要求设计稳定、安全、可靠,并且定价合理。


在进行概念验证时,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目标。“自上而下”的方法是在车辆中集成尽可能多的硬件、传感器和软件,然后通过实现融合、降低复杂性,达到性能、成本和重量目标。相反,“自下而上”的方法则更有条理,汽车厂商先完成一个级别的自动驾驶设计,然后再收集数据并克服必要的挑战,达到下一个级别。后一种方法越来越受到大型主机厂的青睐。


设计过渡从L2到L3到L4逐步提升


汽车要提供先进的 ADAS 系统,并最终实现自动驾驶,必须感知周围环境,然后根据 “看到的内容”采取行动。车辆对环境的认知越准确,就能做出越好的决策,行车也越安全。因此,设计自动驾驶汽车时,首先要确定部署在车辆周围的传感器数量和类型。在环境传感方面,有三种常用技术:图像传感器即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三者各有利弊。


在上述的三种传感器中,很明显,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算法处理已经普遍在中央域控了,而目前市场上的各类毫米波雷达,通常还是前端处理,生成目标以后,再送到中央域控,而并非中央集中处理。我们将在本文中着重介绍对于 4D 成像毫米波雷达进行中央集中处理的必要性和安霸 CV3 在这方面的技术优势。


一旦确定了车辆对传感器的需求,就要做出一系列关键决定,包括设计系统架构和选择配备合适的处理器。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考虑是集中处理传感器数据,还是在前端处理传感器数据。


自动驾驶车辆数据的中央集中式处理

图1 确定传感器架构是自动驾驶汽车取得成功的前提


传统 3D 雷达技术虽然成本较低,但在感知能力存在着一些不足。通常毫米波雷达做前端计算,生成目标以后,在域控里和来自摄像头的感知结果做后融合。这种方式因为在前端的信息损失,不仅使得 3D 雷达的作用被大大削弱,并且在视觉感知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 3D 雷达有靠边站的趋势。


随着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演进,我们看到 4D 成像毫米波雷达的技术指标比起传统 3D 毫米波雷达有了大幅的改进,包括多了一个高度维度,看得更远,点云更密集,有更好的角分辨率,对静止目标检测更可靠,更低的误检和漏检等。4D 成像毫米波雷达之所以有这些技术优势,往往来自于更复杂的调制技术,和更复杂的点云算法,跟踪算法等。因而 4D 成像毫米波雷达往往需要专门的雷达处理芯片才能达到所需的高性能。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一些在前端雷达模块中添加雷达 DSP 或 FPGA 来进行前端计算的设计。虽然这些前端计算的 4D 成像毫米波雷达有些展现出比传统 3D 雷达更好的性能,成本较高,不利于广泛应用。


而在集中式处理方法下,由于所有传感器的原始数据都在一个中心点进行合并,数据进行融合时不会丢失关键信息。由于不在前端进行处理,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模块大大简化,从而缩小了尺寸,降低了功耗和成本。此外,大多数毫米波雷达都位于车辆保险杠后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后的维修费用。


集中式处理方法还能让研发人员灵活地实时调整毫米波雷达数据和摄像头数据的相对重要性,在各种环境天气和驾驶条件下提供最佳的环境感知能力。举例来说,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沿高速公路行驶时,毫米波雷达数据将发挥更大优势;而在拥挤的城市中缓慢行驶时,摄像头在识别车道线,读取道路标志和场景感知,识别危险方面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激光雷达对于一般障碍物检测和夜晚 AEB 方面更有特色,动态配置传感器套件可以节省处理器资源,降低能耗,同时提高环境感知能力和安全性。


前端处理与中央域控处理4D成像毫米波雷达的比较


前端处理成像雷达

1. 算力受限,更大的算力带来更大的功耗,影响雷达数据密度和灵敏度

2. 固定的计算模式,必须为最恶劣的场景考虑,虽然在常见场景用可能用不到

3. 更高的雷达前端成本, 因为雷达的数据处理放在前端节点,增加成本

4. 传感器融合过于简单,只能用目标级融合

中央处理的域控雷达

1. 为更强大更高效的集中处理,雷达可以得到更好的角分辨率,数据密度和灵敏度

2. 算力可以根据场景,在几个雷达之间动态调整,以达到更好的算力利用率,提升感知结果

3. 更低的雷达前端成本,因为雷达的前端只有传感器,没有计算单元

4. 可以做4D雷达数据和摄像头数据深度的深度融合


SoC 选择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如何节约电能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每次充电的续航里程 ”成为每个车辆零部件的关键考虑因素。节能是集中式 AI 域控芯片的优势。有些多芯片中央域控消耗大量电能,因而缩短了车辆的续航里程。如果 SoC 产生的热量过大,需要设计主动冷却方案,甚至某些架构需要液体冷却,这就大大增加了汽车的尺寸、成本和重量,从而降低了电池续航能力。


AI 智驾软件正迅速成为系统的关键要素,AI 的实现方式对 SoC 的选择,以及开发系统所花费的时间和资金投入都有重大影响。关键是如何以最小的工作量和能源,运行最新的神经网络算法,但又不牺牲精度。这不仅需要仔细考虑硬件该如何实现神经网络,还要考虑为中间件、设备驱动程序和 AI 工具提供支持,缩短开发时间并降低风险。


车辆出厂后,无论是解决某个问题,还是新增功能,软件都需要持续更新。基于单个域控制器的集中式架构简化了这一过程,OTA 升级的实现,解决了目前需要单独更新每个前端模块软件的难题(更加昂贵和复杂)。这种 OTA 方法也意味着系统网络安全是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SoC 的选择影响着设计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整辆自动驾驶汽车的效能。为了赋能大型主机厂更快落地极具性价比的智驾产品,综合性地考虑到客户需求,为客户带来主攻 L3/L4 旗舰智驾系统的大算力中央域控 AI 芯片 CV3-AD685,该芯片可实现 4D 成像毫米波雷达原始数据的集中式处理和深度融合。


为什么安霸傲酷雷达可以做到成本更低呢? 


这是因为,传统 4D 成像毫米波雷达使用固定的调制技术,需要根据调制方案对性能进行折中。不过,采用基于 AI 的实时动态波形的新兴 4D 成像毫米波雷达设计正在帮助解决这一难题。将 “稀疏化阵列天线”与可动态学习并适应环境的 AI 算法(即虚拟孔径成像(VAI)技术)相结合,从根本上打破了调制带来的性能折中,可将 4D 成像毫米波雷达的分辨率提高至 100 倍。这大幅度提高了角度分辨率,以及系统性能和精确度,而天线数量也减少了一个档次,外形尺寸、功率预算、数据传输要求和成本也相应降低。


如何在 CV3 上做中央域控雷达设计呢? 


CV3 支持雷达前端传感器直接传输 RAW 数据到域控,而在 CV3 上完成必要的雷达计算包括高质量点云生成,处理,跟踪等算法。CV3-AD685 上带有专用 4D 成像毫米波雷达处理硬件单元,简洁而高效地完成多个雷达同时工作时的数据处理。

图 3 显示了一个功能强大的 SoC 框图,它是安霸的 CV3-AD685。该 SoC 专为汽车中央域控制器而设计,可高性能运行各种神经网络算法,实现完整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CV3-AD685 带有专业图像信号处理单元、可使用各种传感器感知(如来自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激光雷达)、执行多种传感器的深度融合,运行车辆路径预测规划控制等算法。CV3-AD 系列专为汽车智驾设计的架构与 GPU 等竞品芯片架构截然不同,GPU 一般采用更为通用的并行计算设计,以运行各种不同的应用。因而在运行智驾应用的时候,CV3 比竞品的效率更高,功耗更低。


自动驾驶车辆数据的中央集中式处理

图3 安霸 CV3-AD685 SoC 框图,该芯片专为汽车应用中的集中式AI域控而设计。


如图 3 所示,该 SoC 集成了神经网络处理器(NVP),通用矢量处理器 (GVP)(用于加速通用机器视觉算法和毫米波雷达处理)、高性能图像信号处理器(ISP) 、12 个 Arm® Cortex®-A78AE 和多个 R52 CPU,双目立体视觉和密集光流引擎、以及 GPU(用于 3D 渲染如 AVM )。CV3-AD系列的整体架构和 CV3-AD685 相同,适用于从 L2+ 到 L4 级汽车智驾系统,拥有充沛算力和安全冗余,可运行完整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其 AI 性能则在高性能 GPU 的 3 倍左右,尽管性能出众,这款 SoC 的工作功耗却大幅低于竞品。因此,使用 CV3-AD685,与竞品芯片相比,在电池容量相同的情况下,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至少可增加 30 公里。另外,在保持相同续航里程的情况下,电池成本可以大幅降低,电池重量也可以减少几公斤。


总结


近年来,智驾技术取得了质的飞跃。不同的智驾高级功能成为主流已有一段时间,随着汽车厂商不断创新突破,其他新功能也不断涌现。汽车行业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目前的 L3 和 L4 级智能驾驶试验车全面投入生产。

这一进步的关键在于传感器的选择,包括车辆的结构和域控芯片的选择。使用专为集中式传感器融合设计的处理器,以及基于 AI 的创新技术(如稀疏化毫米波雷达阵列),自动驾驶汽车可以集中处理毫米波雷达数据,并将其与摄像头数据进行融合,对车辆周围动态环境做出及时反应。这种性能和灵敏度的提高可以减少对激光雷达的依赖性,进一步降低成本,并且达到更好的环境感知性能。


关键字:自动驾驶  车辆数据 引用地址:自动驾驶车辆数据的中央集中式处理

上一篇:对自动驾驶的认识(七)
下一篇:如何加速高阶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应用的思考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2 22:32

吹了这么久的无人驾驶,没有交互认知就是“耍流氓”?
科大讯飞举行了年度发布会。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 人工智能 学会理事长李德毅作了主题为「 交互认知 」的演讲。   计算机界对计算认知了解的太多,但对交互认知了解的还不够。   今天我想讲一讲交互认知。为什么要研究交互认知?我们还是从图灵测试谈起。图灵测试本质上就是一个交互测试。   自闭症是交互认知障碍的一种典型疾病,自闭症就是在交互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如果现在我们把人换成一个聊天 机器人 ,把这台机器换成一个自闭症患者。我想问:测试者还能区分谁是人谁是机器人吗?这就是图灵测试的瑕疵。   我们看看这样一个对话:你今天吃的是什么?   同样的问题,机器人回答的不一样。一开始它很有礼貌回答:蛋炒饭。后来它就开始
[嵌入式]
采埃孚展示搭载量产自动驾驶技术的Dream Car
在2018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采埃孚将会展示未来在互联化、数字化出行方式领域的解决方案。此外,采埃孚还将展示一款正在研发的原型车,它搭载有支持人工智能的采埃孚 ProAI控制器,即使车辆没有在实际道路上行驶,也能在虚拟环境中获得宝贵的自动驾驶经验。采埃孚先期开发工程部门的工程师们已在“Dream Car”上配置了诸多功能,可实现3级和4级的高度或者完全自主驾驶。采埃孚ProAI的优势在于相关软硬件均采用了模块化设计,能够根据实际应用和所需的自动驾驶等级进行调整。 采埃孚首席执行官康斯坦丁·绍尔Konstantin Sauer博士表示:“采埃孚致力于自动驾驶的研发,正朝着‘零愿景’的目标迈进。因为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助于
[汽车电子]
华为要造车?详解其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关键技术
任正非曾明确表态:“华为永远不会造汽车。我们是有边界的,以电子流为中心领域,非这个领域的都要砍掉。” 但日前,一个名为曹山石的账号在推特上爆料了一些关于华为自动驾驶的信息。 此消息一出,对于华为造车的质疑又一次引起了一阵轰动。虽然对于该爆料的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究,但也有知情人士对这一消息进行补充:“华为启动(自动驾驶的时间)大概比苹果晚半年,中间也是各种纠结痛苦,现在终于确定自我定位了。” 假如爆料为真,那么除了我们熟知的与通信更为接近的车联网领域,以及芯片领域,华为可能有优势以外,在自动驾驶汽车以及电动汽车领域,华为的优势有在什么地方呢? 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以车联网为内核 自动驾驶技术,是一门高度集成的技术,涵盖了传感
[汽车电子]
华为要造车?详解其<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和电动汽车关键技术
激光雷达“十八罗汉”组建技术阵营 撬动自动驾驶“江湖”
在关乎自动驾驶视觉系统的所有 传感器 当中,激光雷达可谓是最不可或缺的一个。受全球自动驾驶战场持续火热的影响,这条赛道现在也开始变得拥挤起来,前有Velodyne以高线束LiDar研发能力和大规模量产实力稳拿“一哥”地位,后有Quanergy、LeddarTech以及速腾聚创等众多行业新秀们“群雄逐鹿”,在加上通用、百度、福特以及安波福等自动驾驶巨头们持续的煽风点火, 同时,随着新旧技术之间不断的摩擦碰撞,如今的激光雷达“十八罗汉”也开始组建不同的技术阵营,以此撬动整个自动驾驶“江湖”。其中,以Velodyne代表的机械旋转扫描、速腾聚创代表的MEMS、Quanergy代表的相控阵列以及LeddarTech所代表的3D Flash
[汽车电子]
宝马将推出有限制的自动驾驶技术
考虑到自适应巡航控制的复杂程度,以及宝马在M760i等车型上提供的辅助驾驶功能,你可能会认为宝马已经距离完全自动驾驶技术很近了。但是在最近一次宝马的自动驾驶技术演示中,公司自动驾驶业务副总裁Klaus Buttner表示宝马现在依然处于一个非常谨慎的测试阶段。 宝马下一个目标的时间节点是2021年,届时公司将推出能够在特定路段上实现自动驾驶的车型。无论是新7系还是I-5系列甚至是I-8,汽车都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接管我们的驾驶行为,并且自动我们送到最终的目的地。 Buttner强调,在城市中复杂道路环境下的自动驾驶功能,短时间内依然不会到来。 目前很多公司都在开发自动驾驶技术,无论是汽车厂商、一级设备供应商再到大型科技公司
[汽车电子]
自动驾驶技术再获国家政策支持 未来可期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国新办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动驾驶的发展对保证安全、提高效率、改善服务、发展产业都有重要意义,将加快推进自动驾驶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制定和出台。 2月28日,国新办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举行发布会,针对自动驾驶技术,交通运输部部部长李小鹏称,交通运输部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应用高度重视,原则是鼓励探索、包容失败、确保安全、反对垄断。他强调,自动驾驶的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共同努力,确保安全。 李小鹏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加强部际协调,力争在国家层面出台自动驾驶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时,将加强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测试验证,并且推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加快推进自动驾驶领
[机器人]
成本只剩3%,百度无人车是要让传感器厂商喝西北风?
近日,百度高级副总裁、 自动驾驶 事业部总经理王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百度有信心进一步降低 无人车 硬件成本,激光雷达的造价在未来几年将会降至2万元以下。外界认为, 传感器 成本大幅下降将会加速推进无人车商业化量产进程。 王劲:百度无人车传感器成本有望降低97% 传感器是无人车上路的重要硬件组成,其高额的造价一直是无人车产业化进程的巨大阻力,这也是谷歌无人车研究多年仍未实现商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了解,百度无人车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来感知道路上的环境,包括交通信号灯和指示牌、周围车辆、行人、车道等。其中激光雷达造价高达70万人民币,目前百度正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降低传感器的成本,为推进无人车
[嵌入式]
英伟达的自动驾驶蓝图:四大进展引关注
NVIDIA( 英伟达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黄仁勋 在GTC China上发表了2个多小时的主题演讲中, 自动驾驶 是重点之一,发布了软件定义的自动驾驶平台Orin、开源自动驾驶深度 神经网络 NVIDIA DRIVE、并宣布与滴滴达成合作,以及迁移学习、联邦学习等方面的进展等等。 根据现场演示的一段“点到点”的自动驾驶视频可以看到英伟达目前的进展:在遵守红绿灯交通规则、支持变道、进出匝道、汇车、监督驾驶员姿态方面都运行顺畅。 五年前很多人就说:“2020年就能看到自动驾驶的车辆了。”但现在看来这个目标还遥遥无期。不过技术仍在向前推进,业界也能更为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自动驾驶的挑战一直存在,“安全”无疑是最重要的
[汽车电子]
英伟达的<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蓝图:四大进展引关注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456号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