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中的核心特征可以概括为三维环境感知、高分辨率、抗干扰能力。三维环境感知方面,3D激光雷达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周围环境发射大量的激光束,探测距离是介于200-300m远距离和最大90°*30°的大视野探测能力;角分辨率最高可达0.05°*0.05°,保证了它在远距离仍然能准确探测、追踪多个目标,距离分辨率可以达到0.1mard,速度分辨率达到10m/s以内。
激光雷达通过测量激光信号的时间差来确定物体距离,通过水平旋转扫描或者向空扫描角度,以及获取不同俯仰角度的信号,来获得被测物体的精确三维信息。性能冗余和极高的可靠性,满足轨道交通、船舶航运、机场航空、城市交通,工业检测等领域的不同需求。由于激光频率高,波长短,所以可以获得极高的角度、距离和速度分辨率,如此高的速度和距离分辨率意味着激光雷达可以利用距离多普勒成像技术获得非常清晰的图像.
激光雷达在抗干扰能力方面,与微波毫米波雷达易受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电磁波影响的情况不同,自然界中能对激光雷达起干扰作用的信号源不多,因此激光雷达抗有源干扰的能力很强,可全天候工作。由于激光雷达中激光束的发射频率一般每秒几万个脉冲以上,相比传统微波雷达高了很多,因而存在分辨率高、精度高(厘米级)、探测距离长的优势,此外抗干扰能力相比电磁波更强,由于生成目标的多维头像,因而获取的信息量更丰富,且不受目标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但大多数的激光雷达会受雨雪、雾霾天气影响穿透性变差、测量精度会下降,且难以分辨交通标识和红绿灯,高昂的成本也成为制约激光雷达大规模量产的关键因素。
当然,由于各种测距原理的传感器设备搭载的不同传感器的原理和功能各不相同,在不同的场景里发挥各自的优势,发挥各自在数据领域的优势。目前来讲,单种传感器特性突飞猛进,均不能形成完全进行信息覆盖。以后的发展必然是多传感器融合,融合多技术、多平台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未来的智能汽车可以视为“移动的传感器平台”,将装备有大量的传感器。并且随着智能驾驶从L2到L3级及以上不断推进,激光雷达凭借其精度高、探测距离长、可3D环境建模的特性,重要性越发凸显。
从雷达的功能上看,激光雷达主要由激光发射装置、激光接收端、信息处理单元、线束信号扫描系统组成:1)激光发射:通过将电转化成光,激励源驱动激光器发射激光脉冲线束,激光调制器通过光束控制器控制发射激光的方向和线数,最后通过发射光学系统,将激光发射至目标物体;2)激光接收:经由物体的反射,激光接收单元中光电探测器接受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激光线束,接收障碍物的反射信号;3)激光信息处理:接收的信号经过集成模块的放大处理和数模转换器后,经过信息处理模块进行数据计算以便来获取目标障碍物的形态、物理属性等特性,控制模块依据收集信息进行建立物体模型和间距测量。4)线束信号扫描:激光雷达一般来说会以稳定的转速旋转,以此来发送激光束实现对所在平面的扫描,实时产生实时的平面图信息,进行数据计算与更新。
目前,主流的车载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按照扫描方式为机械式→半固态→纯固态。智能传感器是智能驾驶车辆的“眼睛”,目前应用于环境感知的主流传感器产品主要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四类。
关键字:自动驾驶 环境感知
引用地址:
为什么需要激光雷达标定板?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3 11:43
大陆集团投资建立自动驾驶用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
大陆集团投资建立了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由NVIDIA InfiniBand连接的DGX系统提供动力,为全球各地的开发者提供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 大陆集团的超级计算机由50多个NVIDIA DGX系统组成,与NVIDIA Mellanox InfiniBand网络相连。据该公司介绍,根据公开发布的500强超级计算机排行榜,它是汽车行业的顶级系统。通过混合方法,以便在需要时通过云解决方案扩展容量和存储。 神经网络如果可以帮助驾驶员甚至自动驾驶车辆,需要几千个小时的训练,其中包括数百万幅图像和数据。据该公司称,NVIDIA DGX POD不仅缩短了这一复杂过程所需的时间,还缩短了新技术上市时间。 “总的来说,我们估计训练神经
[嵌入式]
关于DMS与自动驾驶技术的未来展望
是时候认真看待驾驶员 监控 系统(DMS)了! 6月初,一辆 特斯拉 在台湾的高速公路上撞到一辆翻倒的卡车。自此,这个镜头几乎出现在所有的汽车杂志上了。看完了相关视频,我想到三个问题: ˙为什么自动紧急制动没有起作用? ˙司机当时在做什么? ˙为什么仍然有人相信私人乘用车在短短几年内就能实现“ 自动驾驶 ”? 在20年的汽车电子从业经历中,我遇到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情之一就是,尽管欧洲NCAP(新车评估计划)和最新的《欧洲通用安全法规》(GSR)都指出必须在几年内启用驾驶员监控系统(DMS),但仍然有很多人完全无视它。 与一些据说明智和见闻广博的人士多次交谈后,我发现他们均持几乎相同的观点,大致概括为“DMS充
[汽车电子]
谷歌申请自动驾驶专利:如果将撞人 车身立刻变“柔软”
全世界大量的汽车公司和科技企业,纷纷开发 自动驾驶 汽车, 自动驾驶 汽车能够提高驾驶的安全性,但是百密一疏, 自动驾驶 汽车依然有可能发生车祸,尤其是面对无法通过信息交换确保安全的行人、骑车人等。据外媒最新消息, 谷歌 (微博)兄弟企业Waymo公司最近申请了一项专利,准备给自动驾驶汽车穿上一层特殊的外套,一旦发生撞人,“外套”将会变得更软,从而减少伤亡。下面就随汽车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Verge报道,自动驾驶系统普遍能够提升安全性,美国政府也认为这种技术能够降低每年几万人的道路死亡率,因此积极支持技术开发。在一些厂商的自动驾驶系统中,未来将会采取类似民航客机的方式,通过互相通信
[汽车电子]
Applied Intuition和NI联合开发自动驾驶仿真方案
Applied Intuition 和 NI 之间的合作将使两家公司结合他们的知识,为连接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自动驾驶AD验证工作流程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合作旨在使工程师能够更有效地开发和验证 ADAS 和 AD 系统,并提高安全性,从而为最终用户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Applied Intuition 的知识在于为 ADAS 和 AD 系统提供仿真和软件解决方案,其平台使用户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测试和验证 AV 软件。 NI 拥有广泛的 ADAS 和 AD 测试产品组合,其中包含可定制的产品,包括用于促进 ADAS 和 AD 系统实时测试的硬件和软件工具。 “NI 真正补充了 Applied 的优势。”
[测试测量]
360度全景环视和自动泊车系统解决方案
深夜开车回家,却发现自行车、体育器材和庭院修剪机鸠占鹊巢,你多么希望车库能为爱车保留一席之地。 风雨交加的早上,办公楼停车场已是虚位难觅,空车位与你仿佛隔了一条鸿沟。 周五晚上想去市中心放松,必须要确定可以为爱车找到栖身之地且能够在停车入库后正常打开车门,否则欢乐时光无从谈起。 驾驶员难免遇到行程匆忙、回避麻烦或寻求便利的情况,在这些常见场景中真是有苦难言。 幸运的是, 自动驾驶 功能将缓解这类尴尬,提供更便利、舒适的驾驶体验,即使是泊车这种日常操作也不在话下。 基础环视系统为驾驶员提供可视化提示,从而让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周围环境。通过 深度学习 汽车摄像头捕获的视频图像,可提供更高级的服务,如检测空的停车位、
[汽车电子]
特斯拉HW3双重冗余系统可保证自动驾驶系统不会自动脱离
据外媒报道,似乎特斯拉开始更多了使用其定制版Hardware 3(HW3)计算机的功能,该款计算机专为实现全自动驾驶功能而设计。特斯拉社区的一位黑客@greentheonly,发现,特斯拉在最新更新的软件中,激活了HW3的双重冗余系统。 特斯拉车主兼黑客指出,在19.40.50.1更新版软件中,除了FSD(全自动驾驶套装)预览版视觉功能和露营模式(Camp Mode)处于运行状态之外,HW3的双重冗余系统也被激活了。 特斯拉自定义设计的全自动驾驶计算机实际上是两台独立的计算机,每台计算机都配备了自己的处理器、内存条和存储空间。而且两台计算机分别在同一个操作系统上运行,此种设计可以让系统更加安全,因为如果一台计算机崩溃,另一
[汽车电子]
自动驾驶汽车技术路线解析 两大阵营技术路线大不相同
无论是汽车制造商还是互联网企业,实现汽车 自动驾驶 均采用环境信息感知识别——系统智能决策控制的技术框架。自动驾驶技术集自动控制、复杂系统、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于一体,收集云端和车载传感器的 车联网 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环境感知数据等信息,识别车辆驾驶区域的环境特征,进行任务设定和控制规划。 图1 自动驾驶汽车基本技术方案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已经分化出两大阵营:以汽车制造商为代表的 ADAS 和单车智能技术阵营,以及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和网联化技术阵营。ADAS和单车智能技术阵营主要从现有的驾驶辅助安全技术出发,配合感知和控制决策,逐步实现智能化自动驾驶技术;人工智能和网联化技术阵营则直接依靠智能计算及网络通信实现对汽车
[汽车电子]
如何摆脱汽车行业周期性销售 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是突破点
传统汽车的发展已经被限制,如今自动驾驶和共享汽车领域涌出来巨大的商机,可真正解决真正摆脱这种周期性销售“诅咒”的机会。 如果你看到在过去的三年里,美国汽车行业的一片繁荣,你就会知道整个汽车行业是存在比较明显的周期性问题。 但是如果这一周期继续,那么需求就会下降,美国市场的家用汽车和卡车销量就会持续减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从100多年前第一辆汽车驶下装配线,汽车厂商们就一直都在努力摆脱汽车制造领域的这种周期性销售表现问题。他们研究了各种各样的附加业务,尤其是在努力借钱给消费者来购买汽车。 现在,汽车厂商有了一个真正摆脱这种周期性销售“诅咒”的机会,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型汽车厂商纷纷宣布对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
[汽车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