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自动驾驶感知系统

发布者:心怀梦想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4 来源: elecfans关键字:自动驾驶  感知系统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感知是什么?

在自动驾驶赛道中,感知的目的是为了模仿人眼采集相关信息,为后续做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根据所做决策的任务不同,感知可以包括很多子任务:如车道线检测、3D目标检测、障碍物检测、红绿灯检测等等;再根据感知预测出的结果,完成决策;最后根据决策结果执行相应的操作(如变道、超车等);

如何进行感知?

由于感知是为了模仿人眼获取周围的环境信息,那就必然需要用到传感器来完成信息的采集工作;目前在自动驾驶领域中用到的传感器包括:摄像头(camera)、激光雷达(lidar)、毫米波雷达(radar)等;

图片

可以看到传感器的种类众多且成本参差不齐,所以如何使用这些传感器进行感知任务,各个自动驾驶厂商都有各自的解决方案;

纯视觉的感知方案

目前Tesla是纯视觉感知方案的典型代表;

纯视觉感知方案的优缺点也很明显:优点:价格成本很低;缺点:摄像头采集到的图片是2D的,缺少深度信息,深度信息需要靠算法学习得到,缺少鲁棒性;

多传感器融合的感知方案

目前大多数厂商采用的都是多传感器融合的解决方案;其优缺点是:优点: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工作原理的传感器,提升对不同场景下的整体感知精度,也可以在某种传感器出现失效时,其他传感器可以作为冗余备份,提高系统的鲁棒性;缺点:由于采用多种传感器价格相比纯视觉高很多;

多传感器融合的感知方案

传感器后融合

所谓后融合,是指各传感器针对目标物体单独进行深度学习模型推理,从而各自输出带有传感器自身属性的结果;每种传感器的识别结果输入到融合模块,融合模块对各传感器在不同场景下的识别结果,设置不同的置信度,最终根据融合策略进行决策。

整体流程图如下:

图片图源:https://mp.weixin.qq.com/s/bmy9EsQaLNPQQKt9mPTroA

优点:不同的传感器都独立进行目标识别,解耦性好,且各传感器可以互为冗余备份;同时后融合方案便于做标准的模块化开发,把接口封装好,提供给主机厂“即插即用”;对于主机厂来说,每种传感器的识别结果输入到融合模块,融合模块对各传感器在不同场景下的识别结果,设置不同的置信度,最终根据融合策略进行决策。

缺点:存在“时间上的感知不连续”及“空间上的感知碎片化”

空间上的感知碎片化

由于车身四周的lidar、camera角度的安装问题,多个传感器实体无法实现空间域内的连续覆盖和统一识别,导致摄像头只捕捉到了目标的一小部分,无法根据残缺的信息作出正确的检测结果,从而使得后续的融合效果无法保证。

时间上的感知不连续

摄像头采集到的结果是以帧为单位的,常用的感知方法是把连续单帧的检测结果串联起来,类似后融合的策略,无法充分利用时序上的有用信息。

传感器前融合

所谓前融合,是将各个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汇总到一起,经过数据同步后,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融合。

整体流程图如下:

图片图源:https://mp.weixin.qq.com/s/bmy9EsQaLNPQQKt9mPTroA

优点:让数据更早的做融合,使数据更有关联性;比如把激光雷达的点云数据和摄像头的像素级数据进行融合,数据的损失也会比较少。

缺点:由于不同传感器获取的数据(摄像图获取的像素数据以及激光雷达获取的点云数据),其坐标系是不同的;视觉数据是2D空间,而激光雷达的点云数据是3D空间。所以在异构数据的融合时,有两种途径:途径一:在图像空间利用点云数据提供深度信息;途径二:在点云空间利用视觉数据提供语义特征,进行点云染色或特征渲染;

所以为了保证将不同坐标系下的数据(像素数据、点云数据)转换到同一坐标系下进行数据融合方便后续的感知任务,BEV(Bird Eye View)视角下的感知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

传感器中融合

所谓中融合,就是先将各个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神经网络提取数据的特征,再对神经网络提取到的多种传感器特征进行特征级的融合,从而更有可能得到最佳感知结果。对异构数据提取到的特征在BEV空间进行特征级的融合,一来数据损失少,二来算力消耗也较少(相对于前融合),所以针对BEV视角下的感知任务,采用中融合的策略比较多。

BEV视角下的感知任务范式

  • 将摄像头数据(2D图片)输入到特征提取网络中完成多个摄像头数据的特征提取;

  • 将所有摄像头数据提取到的特征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映射到BEV空间下;

  • 在BEV空间下,进行异构数据的融合,将图像数据在BEV空间下映射的特征与激光雷达点云特征进行融合;(可选,如BEVFormer仅用6个摄像头构建BEV空间特征)

  • 进行时序融合,融合前几个时刻的特征,增强感知能力;(个人认为:引入时序特征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遮挡问题)

  • 根据获得到BEV特征,用于下游任务;(车道线检测、障碍物检测、3D目标检测等子任务,相当于整个模型是一个多任务学习模型)

BEV视角下的感知具有的优势

  • 跨摄像头融合和异构数据融合更容易实现

跨摄像头融合或者异构数据进行融合时,由于不同数据其表示的坐标系不同,需要用很多后处理规则去关联不同传感器的感知结果,流程非常复杂。在BEV空间内做融合后,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映射规则,产生BEV特征用于感知下游任务,算法实现更加简单,并且BEV空间内视觉感知到的物体大小和朝向也都能直接得到表达。

  • 时序融合更容易实现

在构建BEV空间时,可以很容易地融合时序信息,使得获取的BEV特征可以更好地实现下游的一些感知任务,如测速任务。

  • 一定程度上缓解感知任务中的遮挡问题

传统的2D感知任务只能感知看得见的目标,对于遮挡完全无能为力,而在BEV空间内,可以基于先验知识或者利用时序融合,对被遮挡的区域进行预测,从而“脑补”出被遮挡区域可能存在物体。虽然“脑补”出的物体,有一定“想象”的成分,但这对于下游的规控模块仍有很多好处。

  • 方便多任务学习

使用传统方法做感知任务时,需要依次做目标识别、追踪和运动预测,更像是个“串行系统”,上游的误差会传递到下游从而造成误差累积;而在BEV空间内,感知和运动预测在统一空间内完成,因而可以通过神经网络直接做端到端优化,“并行”出结果,这样既可以避免误差累积,也大大减少了人工逻辑的作用,让感知网络可以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来自学习,从而更好地实现功能迭代。


关键字:自动驾驶  感知系统 引用地址:聊聊自动驾驶感知系统

上一篇:自动驾驶感知系统常用方案
下一篇:最后一页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4 09:41

事故频出,智能驾驶辅助是真未来还是伪命题?
近期全新奔驰S级国内首撞事件引起了行内外人员的高度关注,车主开启车辆的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就进入睡眠状态,让车辆自动行驶,导致事故发生,引发了很多人对自动驾驶安全性的热议。车企都在大力发展的自动驾驶功能是更安全便利,还是借着智能化这股热风来造势炒作呢? 自动驾驶导致的事故很多 全新奔驰S级是支持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车型,从车主的描述来看,他在开车过程中由于开启了该功能后打瞌睡,结果导致事故发生。另外,该车主已经不是第一次重度依赖全新S级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此前也是开启了车辆的智能驾驶功能,一边驾驶车辆,一边玩手机,可以看出他对车辆的驾驶辅助系统安全性十分信任。 不可否认,如今在新四化智能时代,车企的自动
[汽车电子]
事故频出,智能驾驶辅助是真未来还是伪命题?
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如何自己充电? Electrify America合作Stable提出方案
据外媒报道,虽然现在 电动汽车 充电桩在全球各个角落都能看到,但是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来说,谁来将汽车插到充电站呢?Electrify America公司就正在研究解决方案。 当地时间8月1日,Electrify America宣布与总部位于旧金山的 电动汽车 (EV)车队充电公司Stable Auto达成合作协议,将在旧金山一个试点示范基地,为自动驾驶汽车部署机器人充电解决方案,而且两家公司都在研发部署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车队所需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Electrify America和Stable都意识到了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车队正在崛起,并将通过此次演示,以共同解决此类车辆缺乏专用充电设施的问题。两家公司将在加州旧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电动汽车如何自己充电? Electrify America合作Stable提出方案
浅谈自动驾驶规控决策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在过去的几年里,特斯拉、Waymo和Uber等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和研发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自动驾驶技术有望改变交通行业,带来诸多便利,但在其广泛应用之前,我们还需要解决许多关键问题和挑战。本文将重点关注自动驾驶规控决策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与解决方向。 我们首先将深入剖析目前在制定自动驾驶规控策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模型泛化、安全性可靠性、计算效率等。最后,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与实践,我们将提出潜在的解决方向与趋势,以期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自动驾驶规控
[嵌入式]
浅谈<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规控决策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SAE与ISO联手发布更新版《SAE J3016 自动驾驶评级》
全球汽车快讯 据外媒报道,随着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 International)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展合作。 针对业内引用量最高的自动驾驶功能参考文献——《SAE J3016推荐实施规范:道路机动车辆驾驶自动化系统相关术语的分类与定义》(下文简称为《推荐实施规范》),即被频繁引用的《SAE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SAE Levels of Driving Automation),双方共同发布了相应的内容更新。 SAE J3016提供了一套自动驾驶分级体系,给出了SAE六个不同层级的支撑条件及定义,从零级(Level 0)的无自动驾驶到第五级的完全自动驾驶,自动化程度逐步提升,按照道路机动车
[汽车电子]
SAE与ISO联手发布更新版《SAE J3016 <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评级》
谁是幕后英雄? 自动驾驶背后的技术
不久前,Google公司的AlphaGo在棋盘上血洗了韩国棋王李世石,一时间人们惊呼电脑替代人脑的时代即将到来。在这股浪潮地推动下,人们自然而然的联想起全自动驾驶汽车普及速度加快。当然,未来还存在众多变数,与其不切合实际的空想,不如让我们看看在其普及背后,有哪些幕后英雄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抗干扰的 感知器官 无论是现阶段以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为首的辅助驾驶系统,还是已经量产的以驾驶员为核心,部分情况下自动驾驶的技术,乃至将来的全自动驾驶,其作出准确判断的依据同我们通过器官了解这个世界的方法类似,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当然,在汽车上,这些 器官 就变成了雷达、红外线传感器与摄像头。 正是由于它们获取到的各类信息是处理
[汽车电子]
谁是幕后英雄? <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背后的技术
边缘计算到底是啥,怎么就成了新风口?
技术挑战、商业规则都是摆在边缘计算面前的「大山」。 地平线 (Horizon Robotics) 公布获得 6 亿美金左右的投资,由 SK 中国、SK Hynix 以及数家中国一线汽车集团(与旗下基金)联合领投的 B 轮融资,本轮融资后估值达 30 亿美金。 地平线在发布中称:将继续向着「成为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和计算平台的全球领导者」这一愿景不断迈进。这一包含着「边缘计算」的 300 余字野心获得了超 2 万人的关注。以「边缘计算」为关键词的百度搜索指数在 3 月 6 日一跃达到了 15032,而此前则在 1000 左右徘徊。 从 2015 年在安防监控、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行业实现了应用试点开始,边缘计算的这把火终于烧
[嵌入式]
边缘计算到底是啥,怎么就成了新风口?
福特申请自动驾驶警车专利 能自动贴罚单
在自动驾驶技术被视为汽车行业的一个转折点之后,人们对于该技术的讨论普遍停留在家用车、火车和公交车上,而近日,福特的一项专利则提醒人们,自动驾驶还可以让交警的执法变得更加高效。 专利显示,自动驾驶警车可以检测超速、违规停车等行为,让这些工作不再依赖人力完成,交警可以去做一些无法依靠自动化技术完成的事。自动驾驶警车能够独立完成违规行为的检测,也可以在监控摄像头的帮助下发现其它的违规行为,一旦发现违规者,警车会与违规车辆和其周围的其它汽车通信,确认速度和车辆状态后,警车会捕获违规车辆的车牌、照片等信息,并自动追踪。它还可以远程给超速车辆发出警告,甚至这辆警车可以通过AI系统决定是否罚款,还是给司机一次严重警告。 从专利图上我们可以发
[汽车电子]
欧洲大陆的自动驾驶技术普及做得如何了?
    欧洲众多国家和民族打造的车企拥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凑在一起能迸发出更多的可能,而这正是创新所最需要的。 传统德系大众(奥迪)     2015年爆出的“柴油门”事件无论在品牌形象还是销量上,对大众集团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这也正是大众对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调整的一个契机。借此事件,大众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汽车上,包括旗下的奥迪等子品牌也在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进程。     虽然自动驾驶汽车的时代已经在可见的未来向我们招手,但目前已经装备在大众量产车上的仍然只是一些基本的驾驶辅助系统,比如自适应巡航、变道辅助/盲区监测、自动泊车、主动制动功能等,这也是目前各大厂商已经在量产车上配备的主流功能。但这些
[汽车电子]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456号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