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半导体作为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半导体行业,提高自主可控能力,确保供应链安全可靠,不仅关系国家战略安全,也是抢占新一轮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抓手。
巨资注入,国家队加码
5月9日,机器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024)在深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沈阳新松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半导体”)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引入9家战略投资者,合计增资4亿元人民币。
而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大咖云集的豪华股东阵容。细数参与方,既有“国字头”力量组团入场,也有半导体上下游龙头企业。
具体而言,由北京电控产投、北京亦庄国投等控股的北京集成电路装备产业投资并购基金,将以1.3亿元的出资,持股9.2857%,成为第二大股东;
由财政部、国开金融、中国烟草等控股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将以1.03亿元的出资,持股7.3571%,成为第三大股东;
由上海创投等控股的半导体装备龙头,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也将以4000万元的出资,持股2.8571%,成为第四大股东。
此外,无锡华海创投、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沈阳盛科成果转化投资基金等公司,也都有国资背景。
而本次增资完成后,新松半导体的注册资本将由2亿元增加到2.8亿元,母公司新松机器人仍将持有公司71.43%的控股权,公司也将继续纳入母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新松半导体前身是新松机器人半导体装备事业部,2023年2月23日才正式分拆成立。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根据2024 Q1季报,公司已拥有近1.35亿元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681.45万元,净利润554.85万元,展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
针对增资目的,新松机器人表示半导体装备业务是公司主要业务板块之一,此次引入战投,一方面可促进子公司与战略客户形成产业链协同,加速产品实现国产替代;另一方面也补充了子公司运营资金,加快产能建设和市场开拓,同时为持续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攻坚关键领域,弥补薄弱环节
半导体装备一直是制约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
据数据,由于技术垄断和市场垄断,我国芯片的自给率仅为23%。但里面包括在中的外资企业生产产品,若仅算中国大陆本土企业生产的芯片,自给率其实只有12%左右。
这不仅带来了巨大的贸易逆差,更重要的是处于被供应链“卡脖子”的风险之中。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半导体产业的投入力度,尤其在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新松作为国内龙头工业机器人企业,在推动国产化进程方面责无旁贷。因此,新松半导体自成立之初就专注半导体自动化解决方案,致力打破垄断。
从半导体装备公司角度来看,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硬件装备是半导体制程的物理载体,但只有与精密的软件控制系统相结合,才能保证生产工艺可靠、高效运行。新松机器人此前在硬件设备领域已占据了一席之地,如今瞄准软件和控制系统等关键环节,无疑可以形成更大优势。
如何推进产业链协同,形成上下游的系统化发展模式,是摆在全行业面前的重大课题。而此次增资,通过资本运作引入下游终端客户、上游供应商、资金支持方等,或许是解决这一课题的新着力点。
估值承压,一场豪赌?
本次增资中,9家投资机构合计认购新松半导体新增8000万注册资本,对应28.57%股权。按此计算,增资后新松半导体投后估值为14亿元。
而公告显示,本次增资每1元注册资本,对应的认购价格为5元,这一水平较2023年10月评定的9.844515亿元估值已溢价10%以上,较当前账面2.13亿元净资产(截至2024年4月30日)溢价超300%。这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新松半导体未来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
然而从母公司的股价表现来看,资本市场对公司的整体估值评判则相对比较低迷。
新松机器人,脱胎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它的成立也被视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的起点。2009年,新松以“机器人”为股票简称在深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机器人第一股”。
上市近15年的新松机器人,经历过一路高歌猛进的辉煌,也尝过滑落谷底的苦楚。曾经公司最高市值一度飙升至900亿元,而截至发稿,公司股价来到11.04元,总市值171.14亿元,与峰值相比下滑80%。
显然,当前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进入红海阶段,如何寻找新的增长迫在眉睫,而各大资本也更看好机器人在新兴赛道的拓展机会。
因此,虽然新松机器人在工业机器人制造领域居于领先地位,但由于产品同质化、利润空间受挤压等因素,已很难获得高估值。而半导体装备制造作为新的增长点,其国产替代空间巨大、成长潜力可期,自然“后来居上”。
但新松半导体未来能否高估值转化为业绩支撑,还需要经历时间与市场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