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今天是:2024年09月07日(星期六)

2020年09月07日 | 用一亿像素的手机拍照也不过如此,原因出在传感器上

发布者:TranquilMind88 来源: 面包板博主关键字:CMOS  图像传感器  像素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们常说,成像技术与摩尔定律是背道而驰的,即工艺越先进,图像传感器上的像素越小,并不意味着性能越好,有时甚至成像质量会变差。不过,有一点趋势是肯定的,即智能手机这些年拍照,是越来越强的,像素也的确是越来越小。当然,手机摄像头的图像传感器总面积这些年一直是在变大。 但如今的1亿像素的手机,对比当年的1200万像素和4100万像素的较量,似乎全然不是一个量级,1亿像素拍照的画质体现也没比4800万像素的手机好到哪去。甚至还有坚持“祖传”1200万像素手机拍照能力“叫座”的“奇怪”现象...

 

image.png


进入信息化时代,自从夏普发布第一款带摄像头的功能手机开始,人们对手机的相机功能的追求一直未曾停止,以至于时至今日,各大主流厂商的新机发布会上,拍照画质都会作为主讲重点之一。

 

一般来说,提高拍照像素,是手机厂商提升照片画质最常用、最直观体现差距的方法之一。相比起软件向的优化,通过直接升级相机传感器,能给照片画质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自从诺基亚2012年就在手机实现4100万像素相机后,“千万级像素”成为了宣传手机拍照能力的关键词之一,不过提升画质一直靠“堆像素”真的可行吗?

 

来自面包板社区的明星博主——欧阳洋葱就这一角度,结合自身经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常说,成像技术与摩尔定律是背道而驰的,即工艺越先进,图像传感器上的像素越小,并不意味着性能越好,有时甚至成像质量会变差。当然了,摩尔定律更具体的定义其实不是这么说的,但我们姑且就这么信了。

 

不过我们知道手机这些年的拍照是越来越强的,像素也的确是越来越小——之前探讨1 亿像素图像传感器的文章其实就提到过这个问题,这也是这些年手机图像传感器实质上的发展趋势,甭管多少媒体喜欢大谈单像素尺寸这件事,像三星如今的图像传感器像素尺寸做到了 0.7μm——虽然还没有应用到 1 亿像素的图像传感器上。

 

当然了,手机摄像头的图像传感器总面积这些年一直是在变大的,起码从 10 年前的对角线 1/3 英寸,变成了现在的 1/1.33 英寸——这个转变其实还是巨大的。其实图像传感器变大,也就意味着拍摄一个相同的场景,光圈、快门、ISO 参数相同时(或者说照片亮度一致),则实际的光通量是明显更多的。从直觉上来看,拍照一定更好——毕竟吃了更多的光,光总量变大,也就意味着前端的散粒噪声会更低。

 

但好像 1 亿像素的手机,拍的照片其实也没比 4800 万像素的手机厉害到哪里去;跟当年的 1200 万像素和 4100 万像素的较量,似乎全然不是一个量级。或者说,如果我们抛开什么光学/混合变焦、超广角这些多摄加成不说,当代手机的 28mm 主摄拍下的照片,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你说好能好到哪里去,坏又能坏到哪里去?

 

 

前一阵还有朋友说想买个拍照好的手机,问我应该买哪款。其实以手机“摄影”框定的范畴,即便华为、小米之类的厂商把手机拍照吹破天际,如果同样是 5000 块钱的手机,它们的成像质量差异真的会大到哪里去吗?所以我跟他说:你喜欢哪个,就买哪款吧,你又不搞什么严肃摄影,没事难道还跟别人去拼一拼宽容度、边角失色的问题不成?

 

毕竟这会儿早不是十多年前,手机拍照几乎就只有苹果一家能把自动白平衡做好;也不是十年前,诺基亚手机的解析力和信噪比可以把同时代竞争对手抛到天边去。

 

DxOMark 在 3 月份发布的一篇文章,我觉得特别能回答为什么 1 亿像素手机拍照其实也不过尔尔。这篇文章中提到,智能手机 10 多年来,成像质量提升超过 4EV(stop);其中 1.3EV 是来自图像传感器/光学技术的提升;有 3EV 是来自图像处理器(SoC 的 ISP、NPU 之类),或者说智能手机的处理能力提升。

 

总体,智能手机拍照越来越好,是摄像头光学系统(包含图像传感器技术提升),以及图像数字信号处理能力的双重提升。而后者占了大头;前者有价值,但在手机这个门类的产品中,其提升相对缓慢——这其实也符合相机市场的发展,单画质提升速度,完全不可能像半导体技术发展那样疯狂。

 

图像传感器(光学系统)的技术提升

 

DxOMark 认为,近 10 年 APS-C 画幅的图像传感器,以 DxOMark 针对图像传感器的测试标准来看,其性能提升是 1.3EV。那么手机拍照 4EV+ 的程度是怎么做到的?

 

从光学系统来看,对于手机来说,BSI 背照式 CMOS 图像传感器技术,算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即便它也是相机->手机摄像头的技术下放,不过相机从 BSI 技术上的获益远少于手机),其实质就是把像素内部的色彩 filter 与感光层(光电二极管)之间的电路层,移到后方去。我们所知,BSI 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串扰,而且还能提升光的利用率。

 

感觉背照式和堆栈式,已经是基础教育级别的名词了吧...

 

 

实际上 BSI 这个工艺改进本身不光是提升像素感光能力,也在于因为光电二极管离上层更近,则传感器能够从更多的方向获取光子,它带来的价值包括:

 

光圈因此可以做的更大(更偏角度的光);镜头也因此可以和传感器靠得更近,也就可以用更大的传感器;而且镜片可以更“平”,在增加额外光学组成部分,以及更长的有效焦距时也更具弹性,也不会让手机的摄像头模组太厚。

 

这么看来,BSI 对于手机拍照的贡献也算是延续至今啊,还影响到了光学系统设计。不过如 DxOMark 所说,这么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像素阱结构调整,还是什么 RAM 堆栈技术、Cu-Cu 互联之类,CMOS 制造工艺提升、图像传感器总尺寸越来越大,其贡献限定在 1.3EV。

 

图像处理器的技术提升

 

就图像处理来看,下面这张图,第一张是用无数年前的尼康 D70s 拍的 RAW 照片,ISO3200;第二、三、四、五张,分别针对这张原始照片应用了 DxO Labs 的 Optics Pro 3/5/7/9 软件做后处理(也就是不同时期的软件后处理)。能够看出随着时代发展,不管是算力提升还是算法提升,都对原有相同光学硬件基础的成像做了怎样的提升,就表明图像处理这些年还是十分重要。

 

 

能够直观体现手机拍照提升的是下图,在低照度(5 lux)下从 iPhone 5s 开始,一直到 iPhone 11 Pro Max 拍摄的不同照片。按照 DxO 所说,图像处理器在其中提升比重占得明显更大,包括现在引入多张堆栈、AI 之类乱七八糟的技术——这本身就需以图像处理器算力提升为基础。

 

 

我之前翻译过好几篇谷歌 AI Blog 相关成像技术的文章,都是将机器学习应用到计算摄影的成果介绍,前一阵才发了一篇谷歌如何利用 Dual Pixel + Dual Camera + 机器学习实现背景虚化的文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看。这些主要建立在图像处理技术提升的基础上;而且足够谷歌在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领域发一大堆的 paper。

 

谷歌在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的成像技术介绍上最为透明,无论是 HDR+(高宽容度多张堆栈)、Night Sight(夜拍模式)、Super Res Zoom(抖动实现的超分辨率数字变焦),还是把机器学习应用到夜间模式的自动白平衡之类,它们对于当代手机拍照画质的提升显得十分显著。即便老一辈革命家们其实总是特别喜欢说,你这技术几百年前相机就用上了,你这是技术下放。

 

其实无论包括苹果、华为在内的厂商,在这些问题上的解决方案有多大差别,它们的核心都是图像处理的提升,包括用于图像处理的硬件算力提升,和软件算法提升。它们如 DxOMark 所说,贡献了 3EV 的画质提升。

 

 

1亿像素的图像传感器,在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面前,可能在实际产出的收益上,并不会显得十分巨大——于是,我们才说,这更是一个比拼 post processing 的时代。要不然大家都拿一样的一亿像素图像传感器,还哪来差异化竞争?

 

毕竟现在不像过去那样,诺基亚随随便便就去跟东芝订个独家的 1/1.2 英寸的图像传感器(808Pureview),光学系统还有蔡司参与设计,就把别家手机拍照打到满地找牙。那是十年前的传奇了,图像处理器算力也远不如现在,那会儿都没人听说过 AI 拍照。如今的华为,即便有索尼的图像传感器独家定制资源,它到底有多“独家”都很值得打个问号,更别说,在图像处理器上谁技高一筹的问题。

 

当然其实在光学系统方面的努力,也包括了多摄之类的。不过这些提升,尤其是多摄的图像合成实现更好的画质,本身和信号处理又是分不开的——所以算是两者的相辅相成吧。

 

最后文章与文首呼应一下:既然手机拍照,图像处理带来的效益更大,那么其实手机拍照是否也可以很勉强地说,是符合了摩尔定律的发展规律的。毕竟要做图像处理,靠的就是数字芯片的发展。那么其实现在手机拍照越来越好,显然 7nm 的骁龙、麒麟之类的就十分有意义,重要性不亚于摄像头本身...那还不是要跟摩尔定律挂钩了吗?

 

最后的最后,相机(单反/微单)领域,由于专业摄影职能和手机拍照的差别,其“计算”属性显得并没有那么重要,毕竟摄影师有自己的创作意图,而且还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做人工的照片后期,自然不可能允许照片一拍下来就有浓重的饱和度和对比度。

 

而且相机在光学系统的优越性上具备碾压手机摄像头的特点,或者说吃光子的能力可以把手机甩到海王星去;不过当代手机凭借着图像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开始有人整天在问,手机拍照是不是能和微单/单反比了,一会儿红米秒尼康 D5,一会儿荣耀秒佳能 5D4——本质上是图像处理技术发展中,对传统光学技术的叫嚣,甭管他们有多荒谬,起码这种叫嚣在 10 年前是从来不曾有的。


关键字:CMOS  图像传感器  像素 引用地址:用一亿像素的手机拍照也不过如此,原因出在传感器上

上一篇:雷军展示了小米实验室:1800台手机不间断同时测试
下一篇:高性能手机不断精进,秘密就在PCB上

推荐阅读

2018年9月6日,罗姆(ROHM)第五届“ROHM技术研讨会”拉开序幕,首站苏州站圆满召开。本次苏州站的研讨会,罗姆的技术讲座围绕“电源”和“SiC(碳化硅)”主题来进行,整场分为AC/DC转换器设计研讨会、DC/DC转换器设计研讨会和功率器件活用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罗姆最新的代理商——世强,也特别受邀出席并带来了最新的解决方案,包括电动汽车PTC优选器...
今天在画原理图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无线模块是3.3v的,而在这个板子上我还要连着5v的点阵屏,为此我想到分电源,让P0口接3.3v,其他的口接5v。但是我用的是AT89C51的芯片,只有一个VCC端,引脚图如下:经过查阅资料之后,在经过稳压电路之后,电压变成了3.3V,这时候就可以通过一个排针来设置电压这样,P2口就接的电压是3.3v,其他的I/O口的电压是5v。
目前量子计算主要分为固态器件和光学路线两大类路线,谷歌、IBM、英特尔走固态器件路线派,霍尼韦尔的离子阱走的技术路线是光学器件。近半年来,IBM 与霍尼韦尔的最新进展将直接对飚,量子计算领域的竞争逐渐白热化。 新领域带动的量子计算优势尽显在人工智能、智慧交通、金融、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量子计算机都展现出巨大的应用空间。尽管很多应用...
贸泽联手安森美推出全新资源平台,与您分享BLDC电机控制新品与技术见解2021年9月7日 –专注于引入新品并提供海量库存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与推动节能创新的半导体解决方案知名供应商安森美(onsemi)合作,创建了一个全新内容平台,用于介绍无刷直流 (BLDC) 电机控制资源、产品和技术见解。安森美在MOSFET和其他电源、传感和...

史海拾趣

问答坊 | AI 解惑

2010年中国模拟IC将近2000亿元

2010年中国模拟IC将近2000亿元 (中国电子报)   赛迪顾问半导体事业部分析师 岳婷   2006-7-18   2005年,中国模拟IC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全年销售额达到617亿元。在电子产品中,模拟IC的用途非常广泛, ...…

查看全部问答∨

开关和插接件基本术语

概述:开关和插接件的规格种类是非常多的。除了刀位数,操作方式,结构尺寸等基本要求以外, 还对开关有更为详细的技术要求。   技术含义:   1 容量   ----包括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以及额定功率。他们指的是在开关正常状态下可允许的电 ...…

查看全部问答∨

读Flash启动失败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就是 我在把microblaze 下载到prom中 然后 写好一个Flash的lodar 想把应用程序写到FLASH中,可上电后读不出FLAH的东西?…

查看全部问答∨

私藏资料大公开——数字设计原理与实践

私藏资料大公开——数字设计原理与实践,跟大家一起分享…

查看全部问答∨

电池持续时间太短(5)——我们担心什么?

谬误之四:电池持续时间太短 真正的无线设备无需为通讯或者电源铺设线路。但是传感器和无线信号总是需要电源的,所以电池便成为了最常见的电力来源。 电池需要定期更换,这没错――但是不像过去那么频繁,也不像您所想象的那么经常。典型 ...…

查看全部问答∨

集成团队与并行开发

在某公司传统的产品开发流程中,开发中心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产品开发是不是只是R&D的事情呢?如果样机开发出来没有测试设备、需要的器件迟迟没有订购、生产线不适合新产品的批量生产,做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卖不掉,也全是R&D的责任吗 ...…

查看全部问答∨

嵌入式linux下基于http协议的xml传输

采用嵌入式linux系统(2.6.16)的终端机(ARM)需要与后台服务器实现网络通信传输。 后台服务器: 基于webservice技术实现 通过http协议实现数据的传输 内容格式均通过XML传输 终端: HTTP协议采用libcurl传输库 XML采用LIBXML2库作解析,lib ...…

查看全部问答∨

急!!!

现在开发一个仪器,超声波无损探伤仪,用到320×240的EL屏,刷新频率很高,不知道用ARM好还是用DSP好,也不知道用什么操作系统好,请各位赐教!!! …

查看全部问答∨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456号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