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宁吃亏仍管制对华高科技出口 限制壁垒渐高

2009-11-23 00:35:11   来源:瞭望   

  贸易政策一直被美国用于军事与政治防卫目的。为了防止中国获得敏感技术,美国一直对华进行高科技出口管制

  “美国要在有战略意义的关键领域保持30年的领先地位,一般依此决定对华出口。

  ”这是20年前时任美国国防部战略贸管司司长康法拉说的一番话。至今,这仍被美国看作是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的原则。

  从封锁到严格审查

  “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开始施行出口管制。当时主要是对苏联东欧以及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主要是针对中国,”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日前对《瞭望》新闻周刊说。

  “美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大致分为三大阶段,1989年以前、克林顿政府8年和布什政府8年,”中国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介绍道。

  张汉林把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美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分为4个阶段,即1949年到1970年的全面封锁禁运阶段;1970年到1979年开始同苏联享有同等待遇阶段;80年代里根任期内对中国的逐渐放松管制阶段;1989年后的暂时停滞阶段。

  新中国刚成立时,中美仍保持贸易关系。随着冷战加剧,美国对共产党国家采取敌视的态度,转而对中国实行“巴统”出口管制。1950年中国开始 “抗美援朝”,美财政部冻结了中国在美的财产和资金,下令禁止对中国的一切出口,也禁止中国产品进入美市场。至此中美贸易处于冻结期。

  1961年,英国不顾美国反对,率先向中国出售6架飞机。日本也同中国开始贸易往来。肯尼迪曾试图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关系,但在国会的强大压力下未见成效。1966年,美国放松了到共产党国家访问的限制。1969年,美主动宣布准许美旅客和海外居民购买价值100美元的中国商品,同年底又允许美商人与中国进行非战略性物资的贸易。实际上宣告了双边贸易关系恢复。

  从1969年开始,东西方关系出现转机。1972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

  从尼克松到卡特政府期间,美国对中苏采取了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华出口管制服务于对苏战略要求。这一均衡状态在1979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汗后被打破。此后,在逐项审查基础上,美国开始向中国出售军民两用产品与技术。

  1981年里根入主白宫,出于政治、经济及其全球战略需要,放松对华出口管制并对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宣布对华技术转让新政策开始生效。

  “这一政策变化大大提高了可向中国出口的技术和产品的技术水平,促进了美对华技术与产品的出口。这一时期,美国企业要求对华出口的申请也潮水般涌向商务部、国防部,”张汉林说,仅1983年美商务部就收到有关中国个案的申请共4000多份,1984年达9600多份。

  美国贸易逆差在80年代中期剧增,尤其在1986年,占有优势的高技术领域也首次出现贸易赤字,美国国内一片哗然。出口商纷纷抱怨出口管制过严,使美国的商品与技术出口竞争力削减。于是,美国决心调整出口管制政策,改革出口管制体系。1987年4月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出口调整范围,6月第二次调整,11月再次调整,1988年初扩大到32类。

  出口管制的放松加速了美对华技术出口。1988年申请对华高技术出口急剧增加。1989年美苏首脑对华访问,更加速了美国放松对技术出口管制的步伐。“这一阶段我国进口了一些先进设备,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技术改造起了一定作用,”张汉林如此评价。

  1989年夏天后,美国对中国率先实行制裁,使对华出口管制处于停滞阶段。美国签署暂停对华运送武器的命令,之后参众两院通过一系列提案敦促对华实施更严厉的措施,重新研究对华高技术输出及产品出口。据美方报道,禁运商业性武器出口的政令中断了至少300项对华出口许可。

  前中国驻美贸易参赞何伟文向《瞭望》新闻周刊介绍说,到了90年代后期,也就是克林顿的第二个任期,一些明显民用的高技术的对华出口,特别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方面有所放松。有些高科技企业和跨国公司的产品出口不需要经过国防部进行审查,商务部审查就可以了。但是,布什政府上台后又重新趋紧,商务部的审查权被拿掉,高科技出口产品又重新回到国防部去审核。“这种状况一直到目前没有根本改变,总的来讲审查还是比较严格的,”何伟文说。

[1] [2]
编辑:冀凯
本文引用地址: https://www.eeworld.com.cn/zt/2009/1123/article_225.html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