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壁垒越来越高
长期以来,中国方面一直呼吁美国放宽对中国高技术出口管制,以促进中美双边贸易平衡发展。但美方对此并没有什么积极回应。
2006年夏天,美国商务部推出一项新政策草案,要求对“可能促进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一些限制出口产品实行许可证制度。以往不受出口限制的、既可以用于军事用途也可以用于民用的部分高科技产品,如高性能计算机和加密产品,也进入限制列表。
当时的背景是,美国商务部提交了一份报告,呼吁美国政府加强对中国的出口限制,认为现行出口政策可能让中国获得用于开发常规武器的“敏感的美国商品”,“美国政策应当为出口芯片给中国生产音响或游戏机的企业提供便利,但是不能用于先进导弹系统或潜艇。”美国政府为牵制中国迅速加强军备和武器现代化,加强了高科技产品的对华出口限制,防止中国军方获得敏感技术。
经过一年的评估,美国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国政策条例”,并宣布从2007年6月19日执行。
新条例规定的限制对华出口的产品共涉及20类、31个项目。其中包括飞机和飞机发动机、水下照相和动力系统、用于太空通信或空军的通讯设备等。
美国商务部在声明中说,这些产品的清单是商务部、国防部和国务院的专家共同拟定的,清单上的产品具有潜在的军事用途,不是国际市场上广泛流通的产品。
中国商务部的官员认为,美国的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是不公正的贸易壁垒,阻碍了中国引进先进的民用技术,并导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日益扩大。
周世俭则强调,美国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还设定了一个前提:即中国进口商必须要能证实其不会用于军事目的。美国对中国的监督非常严,它非常想搞清楚中国是否会遵守民用的承诺。
如此管制得失几何
“美国限制高技术及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导致美国高技术产品优势不能很好地发挥,从而也影响中美之间的双边贸易平衡,”张汉林认为。
截至2007年,中国已经购买了628架波音飞机,占中国民航飞机总数的60%。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会再购进2880架客机,价值高达2800多亿美元,至此,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最大的商用航空市场。
再来看另外一组数字:2007年上半年,中国和美国电子信息产品贸易额达504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达41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仅85亿美元。除了外资企业电子产品大量出口,美国对中国在高性能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等方面严格的出口管制政策,成为美国扩大对华出口难以逾越的“绊脚石”。
何伟文分析说,美国加强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导致了美中贸易的不平衡,中国需要进口的进不了,美国企业需要出口的也出不了。这也削弱了美国高新技术的竞争力,因为有些产品美国不向中国出口,欧洲和日本会向中国出口。而对中国来讲,这种限制影响了中国的高新技术引进和经济结构调整,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步伐。
“本来这只是贸易经济行为,美国却将其政治化了,给中美贸易蒙上了政治阴影,使得两国贸易不能够在宽松的经济气氛下进行,”何伟文说。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也的确直接保障了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企业也失去了许多潜在的贸易机会,为此付出了高昂的机会成本。
据中国科技部的官员介绍,中美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和平利用核能协定的谈判。该协定1985年签署后,由于美国国会的阻挠,直到1998年才生效,2005年底两国政府和企业正式签署了相关文件。而在这20多年间,法国、俄罗斯和加拿大的核电站都已经出口到中国。仅在核领域,美方严格的出口管制政策已将数百亿美元的贸易机会拱手让给了先期与中国合作的其他国家。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在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方面,自美进口高技术产品的增幅远低于自欧盟和日本进口的增幅,并且中国自美进口高技术产品占同期中国进口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也逐年下降。
何伟文建议,要加强中国的自主研发,促进中国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开发。同时,对于美国,还需要争取或者说不要简单排斥,推动美国政府放宽对华限制。其实,跟美国的竞争者合作,如从欧洲引进核电站技术等,对美国本身也是个刺激,毕竟丢掉自己在中国的庞大市场是美国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在何伟文看来,美国对中国现在定位比较模糊,非朋友非敌人,但综观之,美国没把中国放在他的圈子里边,“所以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肯定是长期的。就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这件事,中国仅仅是收购石油,而且收购的油田主要是在印尼,还不是在美国本土,就引起轩然大波,美国国会都开锅了。”